台商迎來川普上任最兇狠的關稅政策,台灣將被課徵32%,汽車零組件則適用25%,絕大多數零組件廠表示對赴美設廠保持觀望,甚至不考慮。學者分析,輸美伺服器占74%,應加速美國製造,筆電、手機在越南、泰國的工廠折舊還沒攤提,需調整產能。學者並指出川普的政策背後,並非單純的經濟手段,而是政治槓桿的思維,談判要利用「交換籌碼」的戰略。自動化的汽車門框防鏽油噴塗,讓噴塗量減半,還能節省人力,國內40年的汽車零組件製造商,以雷達感應器外銷美國,占整體20~30%。面對這次銷往美國車輛和零組件加徵25%的關稅表示,將由美國品牌商及當地進口商來承擔,對於赴美設廠成本太高不考慮,還不如跟客戶協商如何分攤關稅。
汽車零件廠總經理 江瑞坤︰「我們是一個比較被動的角色,因為主動權在客戶手上,美國客戶對這樣新加的關稅,第一個就是關稅調整的部分,全部由賣方來負擔,也就零件廠商來負擔;第二個就是客戶跟供應商,共同一起來分擔這個比例;第三個就是供應商,也就是賣方全部來負擔。不管政策如何,身為製造廠商要把品質跟成本做的有競爭力。」
面對美國關稅「重稅」壓頂,國內各大產業零組件廠普遍表示,對赴美投資設廠保持觀望甚至不考慮,畢竟在「現金為王」的時代,把現有的廠區經營賺錢比較實在。學者認為要擔心的是價格上漲,導致生產、消費的萎縮。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邱俊榮︰「基本上有兩個層面的影響,第一個層面就是所謂相對性的,相對性的就是說,我們之所以可以出口這麼多的汽車零組件、車燈這些汽車的附屬產品,當然是因為我們有相對好的競爭力,品質也不錯,在這個情況之下,我們的對手國其實也都被課關稅,所以相對來講,我們比較不擔心這個狀況;但是比較擔心的是絕對面的影響,絕對面的影響就是,一旦這些關稅課了以後,汽車零組件的價格一定上漲,導致整個汽車生產的成本也提高,一定會造成市場需求的減少,所有的東西成本都上升了以後,那就會造成整個生產的萎縮、消費的萎縮,對整個全球經濟不只美國都會帶來一些衝擊。」
台美貿易根據財政部統計,2024年台灣對美出口總額達1114億美元,占全年總出口23.4%,其中近99%都是工業製品,最主要出口品項半導體輸美74億美元獲得暫時豁免,顯示卡輸美318億美元,伺服器輸美159億美元,網通輸美44億美元,三類合計高達521億美元,所占金額比例最高。其中輸美伺服器,占總出口比重高達74%,未來只會有少部分毛利超過15~20%的伺服器才會在美國生產。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邱俊榮︰「伺服器過去的這一、兩年,就是幫我們賺了很多的外匯,其實我們可以這樣說,今天台灣會被美國課那麼高的關稅,其實都是伺服器帶來的貢獻,如果我們現在要安排一些產業到美國去投資的話,伺服器應該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產業,一方面它就不會從台灣出口導致這麼大的順差,導致這麼高的關稅;二來它如果到美國去設廠的時候,它的毛利也比較高,可以去因應美國的相對成本稍微高一點的問題,也可以就近供應它的客戶端。」
至於規模最大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像筆電、手機、網通產品,這些台廠的生產基地越南、泰國同樣被課重稅,雖然越南這幾年成本降下來,供應鏈也逐漸齊全,但是工廠折舊還沒攤提,怎麼可能再搬家。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王健全︰「因為你投資很多的廠房,這些折舊都已經下去了,所以比較難移動,但是你可以稍微比如說縮小一點產能,有些比如說東南亞國家還是有些關稅比較低,像馬來西亞課20%,菲律賓課大概17%。」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邱俊榮︰「舉個例子來講,當墨西哥被課關稅的時候,很多在墨西哥設廠的電子業的廠商,它就擴張它在德州的產能,在美國生產就不會被課稅了嘛。」
半導體產業暫時豁免,但這種豁免能維持多久,仍具有高度變數。學者指出川普的政策背後,並非單純的經濟手段,而是政治槓桿思維的延伸,「交換籌碼」是比較大的戰略。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王健全︰「台灣是美國再工業化的重要的策略夥伴,因為美國過去20年來放棄了製造業,所以通路商、供應商、零組件商都找不到,台灣就是最好的合作夥伴,跟美國談判說,我可以幫你創造多少就業機會,可以幫你創造多少基礎工人,創造多少投資,然後這樣子的話,甚至我可以辦多少技術學校,讓美國可以逐步的工業化,爭取降稅、綠色通道、人道走廊,甚至一些自由經濟專區,因為美國公會太強,環保能力太強,所以如果沒有一些稍微的法規鬆綁,特別是一些特區的鬆綁,美國製造很難再起來。」
面對變局,政府與企業必須深入評估,哪些產品最容易受制於關稅調整,除了加快供應鏈調整與市場多元化布局,才能在政治不確定性的時代,保持戰略韌性。(記者 黃梅琴、張皓普/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