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非凡最前線
電信三雄扛住!中華電、台灣大最抗跌權值股 遠傳打開跌停
今(7)日台股慘遭血洗,然而電信三雄逆勢抗跌,成為資金避風港。(圖/非凡新聞資料照)
▲今(7)日台股慘遭血洗,然而電信三雄逆勢抗跌,成為資金避風港。(圖/非凡新聞資料照)
字級:
A+
A-

川普力揮關稅大刀,台股今(7)日遭遇史上最大股災,電子、金融、傳產各大族群散發綠光,盤面上「不跌停」就是抗跌股,電信三雄由於受到關稅政策影響相對有限,股價在權值股中較有支撐,中華電台灣大是少數未觸及跌停的個股,遠傳雖一度跌停,但隨即打開收斂跌幅。



大盤重挫之際,資金轉為湧入電信股避險,盤中通訊網路上市類股指數僅跌逾6%,龍頭中華電逆勢扛住股災衝擊,是台股十大權值股中唯一未跌停的個股,今日股價雖開低,盤中一度殺低到122元,跌幅逾6%,但隨後跌幅縮小,盤中一度回到127元,成交量突破4萬張;從籌碼面來看,中華電備受三大法人青睞,已接連16日買超,共計買進4萬4535張,其中外資則是連10日買超,而投信更長達20日連續買進,惟自營商站在賣方,連2日賣超。

中華電強勢抗震,同步率領遠傳台灣大連袂撐盤,遠傳雖然開盤即觸跌停價83.5元,寫下近8個月來新低,但盤中隨即打開,股價回升至88.8元,跌幅急遽收斂至約4%;進一步觀察籌碼面,三大法人合計已連6買,其中投信更接連10日買超,共買進近7000張。

台灣大股價更抗跌,以109.5元跳空開低後,盤中一度回升至113.5元,逼近季線,僅下跌逾2%,在台灣50成分股中跌幅最小,截至上個交易日,累計三大法人已連6日買超,尤其投信更是力挺,已連續8日敲進,共計買超張數達5042張。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權值股團滅!台積電跌停市值蒸發2.4兆 電子六哥慘亮綠燈
今(7)日台股大血崩,台積電也下殺至跌停。(圖/非凡新聞資料照)
▲今(7)日台股大血崩,台積電也下殺至跌停。(圖/非凡新聞資料照)
字級:
A+
A-

川普關稅風暴席捲全球,今(7)日連假後重啟交易第一天,台股慘面臨史詩級崩盤,權值股遭大屠殺、齊觸跌停,連神山台積電也在劫難逃,開盤狂瀉近百元,跳空急殺至848元跌停,不僅慘失守900元大關,更跌破5日線,並寫下自去年8月6日以來、近8個月新低,盤中委賣張數高達12.7萬張,市值蒸發超過2.4兆元,跌破22兆元大關。

AI股慘遭血洗,電子代工廠首當其衝,其中電子六哥齊殺跌停,鴻海率先公布3月營收5521億元,呈年月雙增,月增0.1%、年增23.3%,並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累計第一季營收1.64兆元,季減22.98%、年增24.20%,同創歷史最高紀錄,然而不幸巧逢史詩級股災,開盤即鎖跌停,股價回測138.5元,摔下5日線,破近一年來新低,盤中一度高掛逾24萬張等賣。



廣達跳空下探跌停價210元,寫下去年1月初以來新低;緯創也以90.9元觸及跌停,失守5日線;英業達跌破40元大關,重摔至跌停價38.6元,觸及自2023年6月以來低點,而進一步觀察籌碼面,外資已連續11日賣超,累計共脫手4萬6688張,三大法人則是連5賣;和碩跌停來到78.2元,寫下近一年半以來新低,仁寶則跌停鎖在29.2元。

半導體及AI概念股一片慘綠,聯發科台達電聯電日月光投控大立光國巨宏碁華碩欣興世芯-KY緯穎京元電子川湖技嘉微星瑞昱台光電創意祥碩信驊旺宏智原台燿等皆打入跌停。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川普關稅》關稅恐慌堪比疫情 海運:美線貨量急跌
海運業焦慮關稅戰危及美國線貿易量。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海運業焦慮關稅戰危及美國線貿易量。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字級:
A+
A-

海運業焦慮關稅戰危及美國線貿易量,多位業界人士研判,美國超高關稅將引來各國抗議甚或報復,眼前關稅戰可能只是開局而非終局,太多不確定無法預測,堪比當年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最糟情況是美國線物流像是被按下暫停鍵,短期可能貨量急跌、拖累運價,美國線長約價也會受影響。

市場也關注在美國實施關稅新制之前,會不會有短暫的逃命波搶運潮。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針對所有產品加徵10%進口關稅新制部分,為減緩對全球貿易衝擊,提供51天寬限期,4月5日前裝船或處於運輸途中的貨物,若於5月27日前抵達美國,可免除此次加徵關稅。



多位業界人士指出,關稅不確定性持續時間愈長,對美線短期貨量影響愈大。悲觀者甚至預估,第一季可能就是今年全年最高峰,接下來進口貨量可能走下坡。

美國進口量今年第一季反常的高,甚或超過疫情期間2021、2022年的第一季,主因是客戶擔心美東罷工、川普關稅等因素,提前出貨。

回顧新冠疫情期間,2020年3月美國疫情全面爆發,居家令開始,對未來恐懼和不安,拖累美國線貨量急跌,但短暫恐慌之後,5月貨量開始恢復,加上美國政府大撒幣,造就接下來史上超長的美國線旺季。

海運二哥馬士基上周示警,2月美國庫存水準持續上升,反映供應鏈策略正在轉變。不少企業因應潛在關稅風險,提前進口並擴增倉儲空間,降低未來成本波動風險。美國消費者信心連續四個月下滑,消費者對於風險與財務不確定性的反應,可能導致支出趨於保守,對整體經濟產生連鎖效應。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Line@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