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公布我國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總指數為71.86點,月減0.73點,創下11個月以來新低,其中下降幅度最多的指標為「未來半年物價水準」,專家指出,主要受到近年通膨嚴重,連帶影響家庭支出,加上4月有機會調漲電價的衝擊,專家也示警,未來國內的通膨恐怕難以趨緩。
便當店琳瑯滿目的主餐選擇或是去超市買菜自己煮,是許多上班族解決一餐的方式,但現在不論外食或是自己下廚,物價的漲幅都讓荷包有感壓力,中央大學最新公布的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比上月下降0.73點,來到71.86點,是去年5月以來新低,也是連續6個月下跌。
央大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當然這次下跌的幅度並不大,也包括所有的分項指標下跌的幅度都在1分以內,所以在統計上它其實不算顯著。但是因為已經6個月一直在下跌,而且這次是6個指標同時下跌。」
不少調查指標都創下近期新低紀錄,指標下滑前兩名以「未來半年物價水準」減最多,創去年7月以來最低,「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來到101.99點,月減0.8點,也創兩年多以來新低。
專家指出,通膨有感以及電價可能調漲都衝擊物價水準指標,尤其下月電價調漲的對象可能輪到民生用電,對CPI年增率有直接影響。
另一方面,耐久財指標則與房市降溫高度關聯。對此,專家認為國內通膨正蠢蠢欲動,加上川普的關稅變數,對景氣都是一大考驗。
央大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電價已經漲了四次,工業用電都是大幅調升,再繼續漲上去的話,有可能接下來就會影響到我們廠商的(出口)競爭力。因為這次的電價調整,有可能讓我們的全年CPI年增率沒辦法保2。」
台經院新興市場研究中心主任劉名寰:「未來的景氣變數,除了下個禮拜美國的關稅政策,中國今年的經濟景氣是不是會持續緊縮,還有國內物價展望。」
國內電價成為影響消費者信心的關鍵,加上專家認為,台灣恐怕難逃川普的關稅制裁,未來在出口甚至民間投資等方面都讓景氣不太樂觀。(記者賴沛菁、吳國豪/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