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聯合創辦人蔡崇信日前示警,AI資料中心建設出現泡沫風險,對此「Google大腦之父」吳恩達表示,仍有些難以判斷,但他認為在投資決策上,應更關注應用層的發展。亞馬遜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則認為可以理解,因為AI發展是大勢所趨。
《非凡新聞》記者 楊珩:「來看到這台氣冷伺服器,裡頭搭載輝達B200 晶片,一共有8個GPU,這樣小小一台就要價至少(台幣)1000多萬。」
AI浪潮推升伺服器需求,資料中心建設需求也呈現高速成長。隨著各地的科技巨人和投資基金,都在搶建伺服器基地,引發市場對AI泡沫化疑慮升高。
根據亞馬遜、Google、微軟、Meta等北美四大CSP揭露的數據,四大廠2024年資本支出合計激增63%、達創新高的2460億美元,2025年持續成長約三成,達3200億美元以上。
中國企業在資料中心支出方面,包括阿里巴巴未來三年,計畫累計投入逾人民幣3800億元,字節跳動、騰訊、百度也競相投入資料中心與AI研發。
《非凡新聞》記者 楊珩:「阿里巴巴聯合創辦人蔡崇信表示,現階段全球資料中心建設速度超出AI的初始需求,使AI資料中心建設出現泡沫風險。您怎麼看?」
DeepLearning.AI創辦人 吳恩達:「我認為AI資料中心的建設者至關重要,他們正在推動AI發展。然而,是否存在過度投資的情況,仍然難以判斷。AI技術堆疊涵蓋半導體、資料中心、大型雲端服務商和AI基礎模型,這些層面經常被討論。但未來更具價值的,將是應用層。」
儘管是否存在過度投資,仍有些難以判斷,「Google大腦之父」、DeepLearning.AI創辦人吳恩達表示,市場目前將焦點放在資料中心的建設上。
但他認為,在投資決策上,應更關注應用層的發展,並思考如何讓現有的基礎設施與技術投資,發揮更大效益。
對於這一波投資熱潮 ,亞馬遜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則認為可以理解,因為生成式AI的發展是大勢所趨。
亞馬遜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 王定愷:「可能很多的企業、很多的新創、很多的組織都看到了無窮的商機,但是在AI發展的過程當中,可能大家在尋找黃金的過程當中,太急著買鏟子了,就是你還沒有找到金子,還沒有找到油礦,那先去買了一些鏟子。我想可能他的擔心,是反映出這個現象。」
王定愷表示,AI的發展可能二十年內都可以看到。AI不僅會協助人類,甚至可能在某些領域取代人類智慧。在面對資料中心高資本支出與資產攤提的挑戰下,過多的資本支出可能導致疊價損失加速,企業需找到平衡點來應對這些挑戰。(記者 楊珩、謝隆証/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