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雄才戰略
全台最大電芯廠完工 王瑞瑜:自製無國安問題
字級:
A+
A-

台塑新智能投資上百億元,打造全台規模最大、位在彰濱工業區的電芯及模組廠,正式完工。董事長王瑞瑜表示,台灣9成以上電芯都是靠進口,台製電芯才能免除國安問題;總經理劉慧啟也表示,目前包括電動車、AI電池系統等都已取得訂單。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 王瑞瑜:「呼籲我們的政府,我們需要你們多關愛一下我們新能源產業,這個產業如果沒有的話,未來是個國安的問題。」

向政府喊話給予支持,認為電池已變成戰略物資,因為過去幾年,台灣平均每年從國外進口電池芯約2.9GWh,金額約新台幣227億元,更高達9成從中國進口。

不過還好,如今台灣也擁有技術,台塑新智能在彰濱工業區打造2.1GWh電池芯及模組廠,正式迎來完工量產,去年底已開始小量出貨。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 王瑞瑜:「我們未來台灣非常需要新能源,尤其我們要發展電動車、淨零排放、再生能源都需要儲能,我們把台灣就像台積電一樣,當成一個基地,我們希望在東南亞的國家,如果對電芯有需求的話,我們是可以供應給他們的。」

實際開箱這座全台規模最大的鋰鐵電芯生產基地,可一窺電芯八大製程的樣貌,從合漿、塗佈、輥分、切捲、組裝、烘烤、注液、化成,到最終模組封裝與出貨,全程高度自動化,並嚴格控管粉塵、毛刺、水分三大關鍵因素。

生產線無塵潔淨等級,比照台積電產線規格,在恆溫、濕度、安全、生產效率等五大管制做好品質管控。

《非凡新聞》記者 唐家儀:「這台小車子靈活的在展區來回穿梭,車上裝載的就是剛剛生產好的電芯電池,要準備移到樓上這個模組工廠,來進行組裝。可以看到這個生產工廠,其實是非常的大,自動化產線也做得相當完整,整個產線只用了4個人力。」

組裝好的電池模組,可應用在大型儲能案場、電動大巴、電動物流車等電池包,並成功研發美國資料中心專用UPS電池系統。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 劉慧啟:「我們希望第四季到明年第一季,我們就要進攻包含台灣到北美、歐洲AI資料中心,台灣的需求到2030年,我們推估含電動車,一定會超過10~13GW,包含國際,我們今年目標一定要獲利。」

預計今年產能將超過7成,目標營收達100億元,除了台塑新智能在彰濱電芯及模組廠正式完工量產:鴻海在高雄大寮和發工業區的電芯試量產中心,離完工階段只差一小段路;輝能科技去年啟用桃科廠,滿載產能2GWh,更遠赴法國敦克爾克,設立超級工廠,將在2027年量產。

業者鎖定不同電池種類發展,但共同目標都是要擴大電池國產化,打造更完整、穩固的新能源產業鏈。(記者唐家儀、林秋強/彰化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首度虧損!台塑去年EPS -0.19元 動用未分配盈餘、配0.5元新低
由於去年塑化景氣不佳,台塑首次陷入虧損。(圖/非凡新聞資料照)
▲由於去年塑化景氣不佳,台塑首次陷入虧損。(圖/非凡新聞資料照)
字級:
A+
A-

繼其他三寶公布2024年財報後,今(13)日終於輪到台塑揭曉!受到塑化產業景氣低迷影響,台塑去年苦吞虧損,累計稅後虧損12.3億元,EPS -0.19元,為公司史上首次繳出赤字;儘管如此,台塑仍透過動用未分配盈餘,每股配發現金股利0.5元,若以今日收盤價37.25元計算,殖利率僅落在1.34%。



台塑董事會通過去年財報,全年合併營收為2000.4億元,較前年微增0.45%,稅後虧損12.31億元,比起前年獲利73.38億元,由盈轉虧,創下近20年首見虧損,EPS為-0.19元。去年台塑破天荒出現虧損,主要是由於中國房市持續低迷、內需不振,導致經濟復甦力道不如預期;加上同業持續擴張產能,使得市場供給過剩,拉低石化產品平均價格,因此市場競爭愈趨激烈。

儘管去年慘虧,但台塑不虧待股東,決議動用未分配盈餘,擬配發每股0.5元現金股利,殖利率為1.34%。此次共計將發出31.82億元,至今已連續34年配發股利,合計108.6元。

展望2025年,台塑表示,第一季適逢農曆春節長假下游客戶停工,出貨天數較少,但春節過後下游加工廠開始回補庫存,且步入季節性需求旺季,加上歲修廠數較去年第四季減少,開工率提高,因此預計第一季營收將與前季相當。台塑看好第二季前景,隨著步入亞洲石化廠密集歲修期,以及塑料傳統需求旺季,市場買氣回溫,帶動需求增加,部分石化產品價格看漲,加上第二季開工率高於第一季,產銷量增加,因此預期營收可望優於上季。

不過台塑指出,國際市場仍充滿不確定性,因此需關注川普是否如期實施對等關稅,以及其對國際市場的影響;並且中國兩會提出刺激經濟政策,是否落實提振內需,以及俄烏戰爭是否結束,帶動重建需求,屆時將適時調整銷售地區,以提升公司營運績效。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央行強化金檢 楊金龍暗示暫無第8波打炒房?
字級:
A+
A-

房市近期明顯轉冷,央行總裁楊金龍今(13)日赴立院備詢,被問到央行是否要以金檢方式,取代第八波信用管制,他直言:「那當然」,被外界解讀打房措施暫緩。而大陸建設今天受訪也表示,在缺工、碳費等成本墊高下,房市維持「價穩量縮」格局。


民進黨立委 郭國文:「你要用金檢的,持續金檢的來取代可能的第八波的信用管制是不是?總裁?」

央行總裁 楊金龍:「那當然。」

下周四央行將召開今年第一季理監事會議,是否有打房措施,引發關注。外界認為,總裁的回答是提前暗示,今年首季不會祭出第八波打房措施,為建商打下一劑強心針。

大陸建設執行長 廖淳森:「從去年9月央行公布第七波信用管制以後,其實大家都看到,成交量已經縮減,對開發商或是對供應者都會有一些影響的部分。但是我們是覺得,現在已經是都回歸到自住市場。所以,自住需求市場來講,它是比較剛性的市場。」

房市降溫,消費者信心受到影響,預售屋交易量驟降4成以上,房貸也緊縮。大陸建設執行長廖淳森表示,當前已經回歸剛性市場。今年推案合計總銷金額約393.3億元,30~50坪的剛性需求產品也佔推案量79%。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同樣指出,相關數據與市況顯示,央行打炒房成效已逐漸顯現,投機交易需求下降,房市交易縮減。只要央行不再持續調控打壓,房市景氣應會朝向「軟著陸」,而不至於演變為「硬著陸」慘況。

大陸建設執行長 廖淳森:「短期來看,房價應該是屬於所謂價穩但是量縮的格局。我們現在營建市場還是缺工的狀態,加上我們預期可能會有碳費,或是未來政府對建築能效要求。其實從營建成本來看,事實上是很難降低,也許會提高,所以這部分都是會造成預售屋的房價比較沒有下跌空間。

廖淳森也特別點出,雙北和新竹地區是屬於自住需求量比較大且供不應求,房價就會相對穩定。他也分析,房地產要成長,還得看經濟成長動能。台經院上修2025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3.42%,仍樂觀看待台灣不動產市場的長期趨勢。(記者 溫婉廷、詹明樺/台北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