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政府喊話給予支持,認為電池已變成戰略物資,因為過去幾年,台灣平均每年從國外進口電池芯約2.9GWh,金額約新台幣227億元,更高達9成從中國進口。
不過還好,如今台灣也擁有技術,
實際開箱這座全台規模最大的鋰鐵電芯生產基地,可一窺電芯八大製程的樣貌,從合漿、塗佈、輥分、切捲、組裝、烘烤、注液、化成,到最終模組封裝與出貨,全程高度自動化,並嚴格控管粉塵、毛刺、水分三大關鍵因素。
生產線無塵潔淨等級,比照
《非凡新聞》記者 唐家儀:「這台小車子靈活的在展區來回穿梭,車上裝載的就是剛剛生產好的電芯電池,要準備移到樓上這個模組工廠,來進行組裝。可以看到這個生產工廠,其實是非常的大,自動化產線也做得相當完整,整個產線只用了4個人力。」
組裝好的電池模組,可應用在大型儲能案場、電動大巴、電動物流車等電池包,並成功研發美國資料中心專用UPS電池系統。
預計今年產能將超過7成,目標營收達100億元,除了
業者鎖定不同電池種類發展,但共同目標都是要擴大電池國產化,打造更完整、穩固的新能源產業鏈。(記者唐家儀、林秋強/彰化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