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去年第4季全球晶圓代工產業,呈現兩極化發展,而台積電的先進製程一枝獨秀,以市占率67%穩居第一。對於台積電擴大赴美投資,前台積電研發處長 楊光磊點出美國掌握關鍵材料設備與客戶等兩大原因;前外資分析師陳慧明則分析,台積電毛利率以中長期來看,或許不需要太悲觀。
用手機拍照、或處理文書,都離不開AI功能,也加速AI晶片、先進封裝需求續強。根據研調機構報告,去年第4季全球晶圓代工產業呈現兩極化發展,先進製程受惠於AI伺服器等新興應用增長,以及智慧手機處理器,PC新平台備 貨週期延續,帶動高價晶圓出貨成長,抵銷成熟製程需求趨緩帶來的衝擊。
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業者,台積電先進製程一枝獨秀,以67%的市占率穩居第一,再來是三星和中芯,而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分別居第4、8 以及10名。
台積電董事長 魏哲家 (03.07):「台積電目前的擴展的計畫,在美國不夠客戶的需求,永遠是我們最大的考量。」
隨著台積電擴大赴美投資,前台積電研發處長楊光磊認為,美國手上擁有兩大武器,是逼著魏哲家不得不去的關鍵,分別是半導體上游的設備和材料,以及科技業下游的客戶,像是蘋果、谷歌 亞馬遜等,大多由美國廠商掌握,川普接下來恐怕還會有更嚴苛的要求,像是牽涉國防武器的關鍵基礎設施也要魏哲家配合,這就是為何會傳出要台積電與英特爾合資的原因。
半導體分析師 陳慧明:「第一個就是市場需求會不會影響到產能利用率,第二個就是製程領先,第三個就是成本跟效率的問題,美國廠的設立對成本跟效率看起來是一個負面的,未來市場需求假設還是那麼強,還有台積電因為在美國設廠,能把製程領先更加加大的話,所以中長期的毛利率或許不需要想像那麼悲觀。」
前外資分析師香港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明指出,美國擴廠的資本支出對財報一定會有影響,未來美國若願意扶植,深化台美半導體的合作,長期來看不一定是壞事。(記者黃靖棻、詹明樺/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