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股市現場
MAGA衝晶片美國製造有難度 經濟學人:川普任內仍得靠台積
MAGA衝晶片美國製造有難度 經濟學人:川普任內仍得靠台積。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MAGA衝晶片美國製造有難度 經濟學人:川普任內仍得靠台積。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字級:
A+
A-

英國權威媒體經濟學人分析認為,儘管川普政府要「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但晶片走向在地製造仍困難重重,加上英特爾不給力,美國恐怕在川普任內難以擺脫對台灣和台積電的依賴。

經濟學人認為,無論是指控台灣偷竊美國的半導體技術,或是針對外國製造地晶片課徵25%的高關稅,川普都不太可能在任期內翻轉這種情況。

乍看之下,美國從拜登政府的500億美元晶片法案開始,正努力復甦其晶片製造。然而仔細觀察會發現,先前砸重金在美國籌資設廠的英特爾和三星並非按計畫如期擴廠。

英特爾面臨的挑戰尤其險峻。英特爾寄望「18A」可縮小與台積電的差距,然而製程已經落後。路透最新消息也指出,輝達和博通正與英特爾進行生產測試,然而不能保證英特爾有機會拿下最後訂單,其代工業務可能延後至2026年中期。

在川普第二任期結束後,台積電主要產能仍將留在台灣。經濟學人引述研究機構數據顯示,台積電到2025年年底約3.5%的尖端產能將位於美國,到2030年,當台積電美國廠全面投產時,也僅能達到台灣產能的十分之一左右。

若川普鼓勵台積電將美國產能提升,過程將曠日廢時。據工程公司Exyte估計,美國一間晶圓廠需要大約38個月才能投產,大約是台灣的兩倍,這點也曾遭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詬病。

至於關稅威脅可能沒太大作用,大多數晶片先在其他國家安裝至伺服器或智慧型手機,才會運往美國,加上尖端晶片的客戶往往更重視晶片的性能而非成本,因此願意承擔更高的關稅。

經濟學人指出另一項問題,台積電目前先進產能仍幾乎全在台灣,意味著在美國生產的AI晶片必須運回台灣封裝。因此無論美國政府多渴望實現半導體自給自足,其AI野心仍舊得仰賴台灣及其晶片製造龍頭台積電。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Line@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