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製造大廠英特爾宣布,已為第三方客戶做好準備18A製程,並將於今年上半年開始完成設計試產,比台積電2奈米的年底試產時程更早。對於英特爾率先將晶背供電技術導入18A製程,專家表示樂見,卻也指出良率方面仍存有疑慮,後續有待觀察。
CNBC主播(2025.02.19):「據報導,博通有意收購英特爾的晶片設計與行銷業務。台積電則希望取得部分或完全控制其工廠或晶圓代工業務。」
才在先前傳出博通與台積電正分別評估,收購英特爾部分業務的可能性,英特爾宣布18A製程將於2025年上半年開始試產,領先台積2奈米年底的試產計劃。
根據英特爾官方網頁,18A最重要的創新之一,是透過PowerVia進行背面供電,可將標準單元利用率提高5%至10%;RibbonFET則可對電流進行更精細的控制,減少漏電。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副教授謝易叡:「英特爾的18A 它引入了叫做背面供電的技術。這個技術是首次在半導體晶片製造上引入的一個技術。它可以大幅降低它的功耗。不過,實際等真正的晶片出來,才能得知它是否可以得到預期的效果。」
不過,根據BusinessInsider的報導,18A製程縱使有突破,短期內能給英特爾帶來的助益有限,且英特爾仍亟需資金挹注,正與Silver Lake洽商出售持有的Altera股票。
同時,專家也坦言,英特爾良率仍存有疑慮。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副教授謝易叡:「英特爾它去年9月多的時候,傳出跟博通的18A試產計劃,因為良率太低而中止這件事情,使得我們對於英特爾的18A技術,在良率上會更為謹慎。一旦它可以成功地在18A獲取晶圓代工的客戶和產能之後,我們才會認為,它跟台積電可以一較高下。」
根據專家觀察,從數字上來看,台積電2奈米與英特爾 18A 的差距不大。其中,台積電2奈米在晶片中使用密度最高的記憶體——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SRAM方面技術較為領先。
不過,英特爾 18A 在技術節點上,仍稍微更先進一些,因此在政治層面,美國仍可宣稱,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從而減輕美國政府對英特爾的壓力。
然而,18A的良率是否能提升至足以穩定獲利的量產水準,仍有待觀察。(記者楊珩、邱文傑/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