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掀起量子電腦新熱潮,科技大廠微軟經過20年研究,正式發表一款全新型態的量子運算晶片,並表示未來有望應用在資料中心,激勵微軟周三股價上漲1.25%。與Google、IBM相比,微軟選擇自製晶片,而非依賴第三方廠商,彰顯對量子運算長期投入的決心。
微軟技術研究員Krysta Svore:「拓樸量子位元可靠、小且可控,這解決了導致量子位元錯誤的噪音問題,我們就能建構一個全新的量子架構,我們正處於量子時代的開端,Majorana 1僅僅是一個開始。」
微軟經過20年研究,正式發表首款量子運算晶片Majorana 1,晶片採用所謂的拓樸超導體,可成為建構強大量子電腦的基礎,未來有望應用在資料中心,與自家AI平台結合,進一步提升運算效能。
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 林偉智:「在之前IBM它推出的量子晶片,有1120左右的量子位元,然後在去年年底Google推出的Willow晶片,它有105個量子位元,雖然量子位元沒有那麼多,但是它有一個很強大的校正誤差能力,現在微軟推出這一個就是有8個量子位元的量子晶片,它就是標榜跟AI可以協作,告訴市場說他們是在市場上主要玩家之一。」
與其他科技巨擘如Google、IBM相比,微軟選擇自製晶片,而非依賴第三方廠商,彰顯對量子運算長期投入的決心,激勵微軟周三股價上漲1.25%,Google母公司Alphabet也上漲0.82%,其他量子運算概念股同步跳漲,不過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先前在CES分析,量子電腦問世的合理時間至少還要20年,一度造成市場震盪。
輝達執行長 黃仁勳(1.9):「量子運算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如果你說15年之後,對於非常有用的量子電腦來說,那可能還處於早期階段,如果你說30年可能處於晚期階段,但如果你說20年我想很多人會相信,但我們感興趣的是,我們希望幫助產業盡快實現這一個目標。」
事實上,台灣早在2022年就成立量子國家隊,成員包括鴻海、聯發科、日月光投控等大廠,喊出2025年讓10位元量子電腦上路,隨著業界掀起量子電腦新熱潮,台廠也積極研發搶搭商機。(記者曹再蔆、陳柏誠∕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