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開打近3年,戰況陷膠著。美國總統川普強勢介入,展開美俄兩大強權首度實質性談判。軍事專家分析,川普政府跳過烏克蘭與歐盟,直接與俄國談判,雖可望加快戰爭終結速度,卻可能讓烏克蘭的利益受到影響,也恐怕讓拜登政府時期所經營的西方民主國家聯盟,向心力備受考驗。
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 揭仲:「在2022年5月,在俄羅斯決定從基輔全面撤軍收縮戰線之後,它就是希望完全控制烏東兩州,並且把亞速海變成它的內海。」
烏俄戰爭到今年2月24日就將屆滿3年,如今停戰露出曙光,估計俄羅斯陣亡人數高達20萬人,受傷人數50萬人,烏克蘭軍陣亡人數6~10萬人,傷者約40萬,雙雙付出慘痛代價,形成人力物力與資金的長期消耗戰。
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 揭仲:「俄羅斯這邊它始終不敢進入國家總動員的狀態,它基本上就是部分動員,局部動員,一方面它希望藉此維持國內一定的經濟跟生活的水準,所以在沒有總動員的情況下,它其實很難在戰線上的任何一個地點,累積出足夠大的數量優勢,發動一個大規模的戰略性的攻擊。」
根據追蹤烏俄戰況的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提供,俄羅斯目前佔領約20%的烏克蘭領土,面積超過11.2萬平方公里,烏克蘭武裝部隊去年8月反擊,但只控制俄國庫斯克州約450平方公里土地,雙方差距約250倍!曾聲稱上任24小時內結束烏俄戰爭,川普與俄國總統普亭首度通上90分鐘電話,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和俄國外長18日在沙烏地阿拉伯會談,軍事專家分析以現階段停火對俄羅斯比烏克蘭有利。
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 揭仲:「美國國防部長已經說了,他認為在停戰之後,烏克蘭加入北約,是不切實際的事情的話,那我們其實可以說基本上俄羅斯在第二階段收縮戰線之後,它的主要作戰目標,控制烏東兩州並且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這兩個目標大致都已經達到,那他基本上等於是接收,承認了目前俄羅斯所打下的結果。」
這場談判不只排除烏克蘭,事先也未與歐洲盟友協商,和前總統拜登時期,美國重視與盟友國關係,願意為維持聯盟向心力承擔更多義務,川普政則想跳過盟友國,速戰速決,絲毫不想被占便宜。
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 揭仲:「其實在拜登政府時期,他不論在印太地區面對中國大陸,或者在歐洲面對俄羅斯,或者在中東面對伊朗,他其實是希望建立一個聯盟!變成比較大國之間,直接就赤裸裸利益的交換,雖然收效快,但是也會造成一個狀況,第一個這個聯盟可能就會瓦解。」
畢竟烏克蘭實力遠不如美國和俄羅斯,若美俄達成停火協議,就是兩個大國,以絕對現實主義的觀點解決衝突。
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 揭仲:「當大國跟大國從這個現實主義觀點,來解決衝突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找到一個方式,讓大家都可以接受,使大家的利益都不受損,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讓雙方的利益都不受損,那就只好拿其他相關國家的利益來交換。」
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數十億美元武器與援助,是最大後盾,川普不願再繼續白白買單,美國媒體報導,川普政府向澤倫斯基提議,讓美國擁有50%的烏克蘭稀土礦作為回報,若停戰後烏國重建商機龐大,美國企業更將是最大受惠者。
中經院副院長 王健全:「川普是從他本身的立場來考慮這個問題,因為第一個他可以拿到政治聲望,因為美國的軍費可以減少,第三個因為通膨可以慢慢的降低,那通膨下來後,川普就可以盡全力來降低利息,來刺激經濟,那對美國經濟是好事。」
若美俄逕自就停戰達成協議,根據專家分析,兩造協商較容易達成共識,假使美俄,烏克蘭及歐盟四方共同協商,難度就更高,倘若烏克蘭和歐盟不滿美俄協商結果,則須考量若美國都不挺,烏克蘭能否撐下去。
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 揭仲:「其實從開戰到現在,美國是提供最多軍事跟經濟支援的國家,美國到目前為止提供的援助,大概超過1100多億美元,歐洲國家是不太可能在3~4年之內,補上美國離開後的缺口。」
美國總統川普 (2025.2.13):「國防部長赫格賽斯今天聲明,他認為烏克蘭要加入北約,不太可能且不切實際,我覺得他很可能是對的,俄羅斯一直都這麼說,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我對此可以接受。」
川普政府不再把歐洲和烏克蘭安全視為第一優先事項,而是以美國利益為優先,排除外部障礙!推動俄烏戰爭落幕談判的盤算,絕非只是國家安全層次而已,更和美國經濟以及競爭力環環相扣。(記者黃歆如、林家弘、熊汝囍/台北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