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危老重建,你家有可能變危樓嗎?從基泰大直到莘聖三重,還有道路坍塌造成的「施工損鄰」,台北市去年達275件,幾乎一天一件,台灣的工地品質該怎麼救?專家指出小基地工地變多,施工困難、成本高,先天不足加上後天失調風險就高,施工法規需要再加嚴。
今年1月初發生的莘聖三重案,工地開挖地下室造成一旁兩棟鄰宅傾斜倒塌,經過工程單位調查,其實施工時周圍住戶早就反應地面出現裂痕,但營造廠卻隱瞞不處理直到憾事發生。
受災戶:「我們一直持續從他們開挖地基的時候,就有跟他們反應說有地裂的問,可是他們都說不用擔心,他們營造會處裡。」
從前年的基泰大直到今年的莘聖三重,建案施工造成房屋傾斜、道路天坑等,施工損鄰事件愈來愈常上演,根據近5年六都工務局統計,施工損鄰案台北市去年達275件最多,幾乎是一天一件,由於雙北土質鬆軟,30年以上的老屋沒有做地基改良,比較經不起考驗,專家指出基泰大直跟莘聖三重,問題都出在先天不足後天失調。
中華民國土木技師協會常務理事 拱祥生:「兩個鄰損案都告訴我們一個現象,它都是第一案,建商都是他的第一案,那所以說再加上說,大家知道在雙北地區,它都是所謂軟弱地質,可能是軟弱黏土或是軟弱砂土,然後又交互分布,地下水位又高,在這樣前題下,先天的地質狀況就不好了,所以本來進行地下開挖施工,就是需要有相當經驗的廠商來做。」
2017年《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上路後,台北市危老重建案快速累積,如今已達上千件,平均核准面積不到200坪,所以小基地工地變多,專家指出小基地反而施工難度高,但是施工經驗與品質卻參差不齊。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 戴雲發:「當然也不是說小基地就一定就不安全,應該說小基地它的條件要做到安全,你要更認真,為什麼,因為好的廠商好的建設公司跟團隊他會去做大案子,他不會去做你這個小案子,這個小案子的工程師,可能就是比較資淺的工程師來做這個案子,等於說旁邊鄰房的風險,又比一般大基地高很多。」
危老重建得拆除既有建物,為了保護隔壁住宅安全,用來擋土、擋水的工程也比大型建案更複雜,要加做鄰房的保護措施,成本更高,以台北市為例,小基地案場每坪施工成本大約30萬以上,跟大面積工地相比,甚至可能貴上兩倍。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 戴雲發:「你這樣深開挖,你旁邊鄰房的基角就在它旁邊,所以你這裡一挖掉,它可能就傾斜倒塌了,所以這裡你在開挖之前,你就要去幫旁邊的那些矮房子的基角去做一些灌混泥土,做混泥土的它的基角的加固加強,別人的房子基礎,你要先把它穩住,它比較不會傾斜或造成問題,這個要花很多費用。」
但是基地小,總銷售金額低,更難以分攤聘請專業團隊的管理費用。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 戴雲發:「所以說小基地,他反而是他要花很多成本去把那些事情做到,可是它能蓋的又很少,所以一攤提那個樓地板面積的時候,就會覺得說,哇,我小基地怎麼一坪的營建費用那麼的高不划算。」
專家建議唯有把基地擴大,才有機會降低成本,同時也降低開挖風險,也能提高房價。
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 戴雲發:「雙北的地主或者是業者,大家開始要有一個共識,尤其地主,有人在那邊做危老都更整合開發,還可以的話,盡量把基地擴大,盡量大一點點,街廓大一點點,去做這件事情,這樣子的話,假如你家在旁邊,也比較不會有鄰損問題,大家的獲利也比較好,房子的價值也更高,就像說你拿到一樣的坪數,價值是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品質也是不一樣的,安全性也是更高的。」
另外施工法規再加嚴更重要,未來只要是高風險小基地開挖,從最一開始的施工計劃書到施工現場監測,都要求第三方專業公會協助監督,預估將增加建商數十萬元成本。
中華民國土木技師協會榮譽理事 拱祥生:「像高雄現在整個的施工監案的開挖查核已經增加到,從原來2次增加到7次,高雄就已經是提高到這麼多次,雙北是不是類似這種小的危老案應該就是要去提升,這種成本增加其實是有限的,你只要方法做對反而是降低你的成本的,因為你最後出事情,你是得不償失。」
專家呼籲如果住家隔壁施工,民眾要定期觀察房屋外牆有沒有磁磚剝落、地表下陷,或是樓梯、樑柱出現裂縫,全台都會區都在大興土木之餘,建築安全也面臨更大挑戰。(記者黃梅琴、黃名緒/雙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