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打炒房,房價鬆動了嗎?有房仲業者統計,內部整體待售物件,發現全台共有3431間待售房屋的開價下修,開價平均降幅約8.2%,六都中以台中市891件最多。專家指出,房市在銷售速度放緩下,部分屋主心態略有軟化,對於今年想撿便宜的民眾而言,是可伺機而動的機會點。
屋主委託仲介賣房,卻發現近期實在乏人問津,這波房市寒流颳得屋主也心寒,姿態終於放軟,願意調低開價求售,有仲介業者統計,內部整體待售物件,發現全台有3000多間,待售房屋的開價下修,平均降幅約8.2%。
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 陳定中:「這些案件他也在,市場上面待了一段時間,又碰上了第七波打炒房,那可能對屋主來說會發現,他的物件在市場上面,沒有像以前這麼好賣,詢問度開始有降低了,目前為止主要還是在開價上面來做調降,底價的鬆動其實還要再等一下,大部分的屋主可能對底價還是比較有期待。」
從六都來看,以台中市調降開價的案件最多達到891件,占全台26%,主因是供給量豐富,景氣收斂下,釋出的讓利案件也多,反觀天龍國台北市最難撿便宜,調降開價的僅202件,雖然成交價還沒明顯的鬆動,但對今年想撿便宜的民眾,也是一大機會點。
只是受到限貸令影響,民眾下手前得先算清楚,否則面臨斷頭解約就慘了,從2023年7月預售屋解約申報制上路後,發現全國預售屋解約件數,超過2800件,六都中又以高雄市600件最多。
房屋企研室主任 賴志昶:「當地的投資的風氣較為興盛,吸引不少投資置產族群進駐,不過近年來,央行推出第七波信用管制之下,投資效益逐漸減退,加上限貸令的影響,讓投資族群面臨到貸款斷頭的等等因素,所以出現解約的狀況。」
專家指出,尤其是2022年以前購買將交屋的預售案,理應有不少獲利空間,這時解約推測是受限貸令衝擊,無力籌措交屋款,而不得不解約,甚至還要支付違約金,提醒民眾在購屋前,還是要仔細衡量自身的還款能力。(記者唐家儀、柯思安/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