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元件股王大立光今(5)日公布1月自結營收, 受到季節性影響,1月營收衰退至49.48億元,月減12.21%,但仍較去年同期成長10.63%,創下歷年以來1月最強成績,淡季不淡。針對後市,先前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預估2月拉貨動能將下滑,但合計1月、2月的出貨動能及營收表現,仍將優於去年同期。
據大立光統計,就公司1月產品出貨比重來看,以1000萬畫素鏡頭占比最高,約占60~70%,其次則是2000萬畫素以上的高階鏡頭,占比約20~30%,至於800萬畫素產品占比在10%以下,其他產品則占10~20%。
第一季通常是光學元件業的出貨淡季,此前在大立光法說會上,林恩平指出,就客戶拉貨動能來看,目前訂單能見度大致維持2個月水準,由於1月逢農曆春節放假,因此預估2月拉貨動能將略幅下滑,但仍維持先前預期的今年1月加上2月營收將較去年同期78.56 億元成長的看法,依此推算,大立光2月營收將至少達成30億元以上的水準。
近期機器人題材夯,大立光也不缺席,跟進切入當紅的人形機器人、機器視覺領域,開展新商機。日前林恩平首度證實,人型機器人已送出產品並通過驗證,目前不只一家客戶,至於工業機器手臂則仍在設計中。林恩平表示,目前機器人、機器視覺等應用多以5P(5片塑膠片)為主,規格沒有智慧型手機鏡頭高,但人形機器人有防撞、夜視需求,將會成為未來鏡頭的發展趨勢。
而在智慧型手機鏡頭方面,大立光表示,2025年AI手機、折疊手機及薄形手機的開案量都有增加,而各大手機品牌廠的高規格鏡頭,公司幾乎都有參與設計開發,如薄型化、折疊手機鏡頭,目前都已經在銷售中,這兩種挑戰較大,對大立光附加價值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