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鐵公司2024年元旦掛牌,公司成立首年營運虧損原估約74多億元,但據臺鐵最新財務資訊,實際虧損高達137.9億元,不僅比2024年底初估的虧損再增加,更創歷史新高。
臺鐵表示,花蓮受地震影響,票箱收入不如預期,再加上票價長期未調漲,配合政策執行成本且運價未能依照公式合理調整所致,才擴大虧損。考量票價凍漲30年,為穩健營運,臺鐵公司預計5日下午2時召開董事會,將討論備受關注的臺鐵票價調漲及資產投資等相關議題。據了解,臺鐵公司董事會若5日順利通過票價調漲,預計6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說明。
臺鐵公司說明,目前規劃票價合理化方案主要圍繞三大原則:一、短途:旅客可接受,中途:與高鐵、客運相比有競爭力,長途:客源不能流失。此外,先前方案釋出報酬率最低3%,但考量同業競爭壓力,為了要留住長程旅客,票價方案目前預計報酬率會在3%以下。
臺鐵公司化的首年2024年,帳面虧損137億元,臺鐵說明,其中配合執行政策的影響數達199.53億元,也就是說,臺鐵其實營運有盈餘,但因配合政策因素才會呈現由盈轉虧。
臺鐵表示,雖然2024年受到地震及數次颱風重創運輸本業及鐵道觀光,但2024年的客運量平均每日仍達64.77萬人次,年增7.8%,累計客運人次達2.37億;客運收入約174億元,年增7.01億元。
附屬事業方面,2024年營收也高達46.44億元,年增9.3%;其中,便當及商品收入為8.63億元,年增12.8%、創新高,資產開發收入為37.81億元,也較前一年應加8.5%。
臺鐵董事長杜微日前透露,這次將以低於3%合理報酬率的周全方案計算,若董事會順利通過後,將會在同月立即送交部審議。交通部長陳世凱日前也公開強調,臺鐵票價合理化方案若「合理合宜」,交通部態度開放且支持,只要社會能接受、且合乎立法院規定,會支持合理範圍的調整案。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 、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