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電動車市場銷售放緩,許多人把它歸咎於,部分國家對電車補助取消、電動車價居高不下、或者是充電基礎設施不足等等,因此有不少車廠放緩投入,甚至北美豐田執行長和德國汽車大廠BMW的執行長也出面,指出禁售燃油車的政策,不符合現實。還有專家認為,為淨零排放而大量生產的電動車,其實製造的過程不夠環保、尤其是電池原物料的提煉、和製造過程,反而容易汙染環境。因此將電動車汰役電池回收,二次提煉稀有金屬的循環經濟,成為今年電動車市的延伸商機。
模擬陡峭地形、崎嶇不平道路或者體驗新科技,應用在車輛上的便利性是2025年全球第一個開跑車展底特律車展強調的主題,而場上雖然依舊滿滿電動新車亮相,但吸睛重點卻轉移到新科技與新功能的體驗,似乎也暗示著電動車的戰場,已內化到新科技的較量。
汽車網站編輯Mike Hanley:「不確定性很高,包括很多人談到的關稅、電動車補助,使得今年的前景不明,其價格仍居高不下。」
就連美國汽車大城底特律的業者也坦言2025年的車市充滿挑戰,尤其對電動車車廠來說,2024年電車銷量增幅縮水,而電動車龍頭特斯拉,在2024年全年交車量下滑1%,到178.9萬輛,不如2023年全年交付181萬輛的高峰。賓士的電動車全年銷量也下降23% ,2024年全球售出18.5萬輛,還有德國車廠Audi,雖然去年總共交167萬輛車,但電動車只佔16.4萬輛,也比2023年下降了12%。
財經記者 Neil Macdonald:「各項能源價格上漲、原物料價格也上漲、讓製造汽車的成本不能像預期的下降,這也車廠抱怨的原因,像是斯泰蘭蒂斯旗下的新創品牌Lucid,雖然已經始獲利,但是利潤沒有他們原先期待的高。」
電動車市前景山雨欲來,Toyota的北美營運長直言,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的目標,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而BMW執行長也認為,歐洲2035年全面禁止銷售燃油車款的政策,不符合現實需求。不過除了電動車的銷量下滑,還有更多的車商意識到,因應環境保護而推動的電動車,尤其是電池生產過程並不環保。
台經院產業分析師楊家豪:「在鋰電池的製造過程當中,相關的一些原料像是鋰、鈷、鎳,它在開採還有冶煉純化的過程當中,其實都是非常要高耗能、高污染的一個製程,所以說現在大家非常想要降低,就是電池整個生命週期的碳排放量。」
電車製造、電池回收不夠完備,以致於招來不夠環保的批評,但危機也是轉機,專家預估電動車市的主要的車商已大致底定,但電池回收商機是2025年不可忽視的市場大餅。
台經院資深分析師王忠慶:「以車用電池來講的話,以現在來講可能一年的量,差不多是1000噸左右,那未來10年2030年的時候,可能會增加到1萬噸、2040可能會暴增到10萬噸,所以其實它的量是非常的大,電池的報廢的內容,裡面很多高附加價值的金屬,其實可以再做一個循環經濟再做使用。」
電動車步上普及,在基礎佈建後遭遇環保議題的第二關卡,卻也帶出回收電池循環經濟的新商機,也為2025年電動車市另闢戰場,也開拓新商機。(記者陳盈卉、奚詩超/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