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花生的故鄉”就在雲林,每年能產大約五萬公噸,產值超過二十億元。只是,近幾年詭譎多變的氣候,讓原本種黑金剛的張夏銘,接連歉收,不得不忍痛尋求轉型,他發現一款種皮艷紅,油脂少、產量穩定的“玫瑰紅花生”,目前全台僅有5%栽種面積,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正當他要準備推廣,健康卻亮起紅燈,好在兩個兒子回家接手,並創立品牌,製作花生糖與花生米香等副產品,希望能幫爸爸完成心願。
花生農張夏銘:「要注意的是火不能太大,就是要全程掌控,這個鍋子運作時,人要站在旁邊看顧,不能離開也不能分心。」
製作花生糖,經驗與技巧缺一不可,看看這些宛如金磚的花生糖,吃來香酥不黏膩,更特別的是,他們選用的花生品種還很與眾不同。
大兒子張谷榕:「玫瑰紅花生它本身質地就比較酥鬆,那加上我們又用烤箱來烘烤,所以它整體吃起來,會比一般用炒鍋炒的更酥。」
玫瑰紅花生的口感比一般花生來得酥鬆,但由於產量少,全台灣栽種面積僅有5%,所以格外珍稀。
雲林是台灣最大花生產區,年產量占全台七成以上,來到張大哥的花生田,只見他動作俐落,將花生從土裡拔出來,一串串飽滿的花生莢果,緊緊依附根部,他順手揀起一顆,用指尖輕輕一剝,呈現在眼前的,是有如紅寶石的玫瑰紅花生。
花生農張夏銘:「看到玫瑰紅很漂亮,這個我們在加工的時候,就會很好做,客人也會很喜歡。」
以前張大哥也種過黑金剛,但近年來氣候變遷,導致品種劣化不利它生長,於是他們尋找新品種,發現玫瑰紅花生,口感好、產量穩定,於是種了十甲地,每年大約能採收三十噸的玫瑰紅花生。
大兒子張谷榕:「這串花生被颱風掃到,但是看起來應該還不錯,還有一些可以用的。」
張夏銘和他兩個兒子,仔細看著每一株花生的生長狀況,原本兩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但這幾年,張夏銘的健康亮起紅燈,讓兄弟倆決定回家照顧爸爸。
大兒子張谷榕:「爸爸的以前工作太辛苦,日夜顛倒,肝臟指數上升,造成他之前有點血管栓塞的情形,那我就想說,那我們是不是就乾脆放棄外面的工作,回來幫他這樣子。」
一顆顆花生透過篩網剔除瑕疵與雜質,再依序掉進不同籃子,張谷榕說以往篩豆都是爸爸一手包辦,但自從他體力大不如前,就主動從他手中接下這份擔子。
大兒子張谷榕:「爸爸有一陣子他眼睛看不見,那去看醫生,他以為是眼睛的問題,結果發現是血管栓塞,還壓迫到眼睛的神經。」
花生農張夏銘:「當下也會覺得很恐慌,反正就是一邊看不到,快看不到的那個情形下,也是很不方便。」
大兒子張谷榕:「那時候他眼睛會歪一邊,我說為什麼眼睛要歪一邊呢?他說因為我左眼看不到,所以我要用右眼來瞄,看了醫生,他說你這個是中風,是小中風,然後那怎麼辦?醫生說只能休息,你不會再過勞累,不然如果你引發第二次中風的話,那你下半輩子可能就毀了!」
捨不得爸爸太過勞累,張谷榕決定回家幫忙,沒想到這幾年又遇到盤商壓低收購價格,讓他們的玫瑰紅花生賣不到好價錢。
大兒子張谷榕:「有一年花生價格不是很好,原本可能一台斤原料大概五十元左右,那一年只有三十元,就可能只剩下六成,那盤商來到我們曬穀場,然後就問說二十七元要不要賣,馬上就又降一成,所以我後來跟爸爸說,那還是說我留一部分,我們自己來賣花生,那我們就踏上了加工之路,我們就開始製作花生糖。」
父子攜手做出的玫瑰紅花生糖,大幅降低麥芽糖用量,每一顆花生都飽滿香酥,味道濃厚。除此,他們還將玫瑰紅花生融入傳統米香,不僅保有米香酥脆口感,還增添一絲堅果香氣。
大兒子張谷榕:「我們很堅持很多事情,我們堅持我們不用防腐劑,我們堅持我們不要使用添加物,為什麼要做這些堅持?因為我們把這些東西,當成是要給自己的親人、自己的小孩吃,所以我們希望它是最好的東西。」
張家父子勤勤懇懇認真做事,希望把這全台種植面積不到5%的玫瑰紅花生,用自己雙手推廣出去,讓更多朋友品嚐這獨有的花生香。(記者黃薰逸、劉鑫昌/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