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數據傳輸需求大爆發,而矽光子具備低耗損、高散熱等優點,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性技術,因此躋身業界當紅炸子雞,一併帶動相關概念股飆高,備受市場關注。龍年矽光子族群漲勢兇猛,在台股漲幅前5名中,就攻占了3檔,包括光聖、聯鈞、聯亞,接連包辦第2至第4名。其中飆股光聖全年漲了超過6倍,聯鈞、聯亞則大漲逾4倍,上詮、環宇-KY強漲逾3倍,聯光通、眾達-KY也翻了超過1倍,漲幅分別達120%、109%。
針對矽光子及共同封裝光學元件(CPO)後市,摩根士丹利發布「AI供應鏈產業」報告,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認為,CPO具備AI數據中心的傳輸潛力,預估2023至2030年,CPO市場規模將從800萬美元激增至93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72%;在樂觀情境下,年複合成長率可望達210%,市場規模將突破230億美元。
此外,大摩表示,博通(AVGO)、邁威爾(MRVL)、輝達(NVDA)為全球CPO晶片設計的主要領導者,連帶台系供應鏈也將成為受惠大贏家,因此特別點名9家台廠,包括上詮、日月光投控、台積電、萬潤、聯發科、世芯-KY、聯亞、全新、致茂,後市可期。
而在最新報告中,大摩進一步指出,在AI應用推動下,谷歌(GOOGL)、微軟(MSFT)、亞馬遜(AMZN)、Meta(META)、思科(CSCO)等雲端服務供應大廠開始採用矽光子技術,隨著規格升級加上採用率提高,預估今年矽光子解決方案價值將翻倍,出貨量可望激增,並驅動相關供應鏈成長,嘉惠聯亞、華星光、全新等台廠。
過去一年來,聯亞漲勢凌厲,大摩將其評等從「劣於大盤」上調至「中立」,目標價從200元大幅提高至370元,主因聯亞生產的矽光子800G/1.6T收發器,在2025~2026年的出貨潛力高於預期,因此看好其後續發展。此外,全新也獲得「中立」評等,目標價維持在175元。值得注意的是,大摩首次將上詮列入追蹤,不僅評為「優於大盤」,甚至給出了600元的超高目標價。主要是因上詮提供光纖陣列元件(FAU)技術,因此在CPO供應鏈中佔有獨特地位,並且預期輝達Rubin的伺服器機架系統,後市將帶來大量出貨商機。
此外,近日聯亞召開法說會報喜,財務長楊吉裕透露,矽光子產品需求非常強勁,今年出貨將增加3家以上CSP客戶,看好第一季營收將回到2022年同期4.5億元的水準,預估將季增56%,2025全年營運將逐季向上,且在產品組合優化下,毛利率可望提升。目前聯亞已與數家客戶合作開發CPO產品,但預期2025年難見量產,主要是因CSP業者對於產品品質嚴格,需要花時間去認證,因此預計需要經過1~2年測試後,才有機會實現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