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政府即將上任,推出的333政策中,預計將每日增產300萬桶石油或等量的能源。專家指出,增產原油可望打擊通膨,以及增加美元的儲備地位,只是全球原油產能過剩的疑慮下,恐造成油價未來跌破每桶50美元的關卡,建議原油投資人慎選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審慎布局。
巨大的機械從鑽油井中,挖出滿滿的黑色原油。國際原油產能持續開出,如今美國新政府即將上任,川普333政策中,第三支箭與原油的產量息息相關,預計將每日增產300萬桶石油或等量的能源。
財經專家 黃世聰:「目前為止美國大概每天生產大概1000萬桶,增加了300萬桶 ,就是1300萬桶。主要原因在於,增產之後,可以讓美國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原油生產國,這樣對美國的能源自主,有非常大的意義。」
專家表示,美國新政府實施原油政策,便是希望能夠打擊通膨,更增加美元的儲備地位。
群益期貨分析師 許績慶:「生產石油供給增加,油價會下跌,可以解決通脹的問題,跟關稅所帶來的通脹形成對沖。你要跟美國買油,就必須要有美元的儲備,所以去美元化的議題,多多少少也會因為增產石油而有所化解。」
然而原油庫存量不斷上升,供過於求的情形之下,專家預測,2025年油價波動可能加劇,全球需求若是明顯降溫,甚至可能讓原油跌破每桶50美元的關卡。不過國際原油市場流動性高,進場或退場相對容易,專家指出,如果看對方向,可掌握獲利的機會,建議投資人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投資工具,像是原油現貨,獲利、風險性及複雜度較為中性;原油期貨槓桿較高,雖然獲利可望倍增,但也需要留意高風險;較為保守的投資人,則可以考慮原油ETF等相關標的。
統一期貨分析師 廖恩平:「一般投資人比較有機會接觸到的是原油的期貨跟ETF。期貨也有比較小規格,像小輕原期貨跟微型分別是標準型的二分之一跟十分之一的規格,所以如果是資金比較小部位的投資人,可以考慮在小規格跟微型規格,比較容易上手。」
專家特別提醒,油價容易受到市場消息面以及供需關係影響,波動較為劇烈,投資人務必做好功課,調適好心態以及資金配置,審慎操作。(記者姚俐安、蘇韋銘/臺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