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10年期公債殖利率飆升至4.7%,造成金融市場波動,幣圈也難以倖免,比特幣上演V轉行情,一度跌至90000美元後,反彈回95000美元附近震盪,以太幣也一度失守3000美元大關。專家表示,由於聯準會降息預期降低,導致短線動盪,提醒短線上觀察美國CPI數據,若通膨超出預期,可能再度引起幣圈震盪。
美國經濟數據強勁,加上洛杉磯野火的自然災害,對通膨數據造成暫時扭曲。投資人擔心聯準會貨幣寬鬆政策不會延續下去,投資人紛紛拋售風險較高的資產,導致比特幣一度跌近90000美元關卡,創下2個月新低。不過隨即上演V轉,反彈至95000美元之上。
加密貨幣交易所執行長 彭云嫻:「(美國)非農就業數據然後可能超出市場預想,覺得還不錯,所以聯準會調降利息,市場預期降低,加密貨幣這個領域可能被投資的流動性資金就會下降。」
專家表示,比特幣近3個月已經大漲約50%,加上美國新政府上任前,投資人轉趨觀望,才會讓賣壓出籠。不過,因為市場傳出美國四大銀行,包含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今年起提供比特幣託管服務,對於比特幣合法定位是一大進展,支撐利多情緒。短線上觀察,本周公布的美國CPI,若通膨超出預期,可能再引起幣圈震盪。
而隨著持幣大戶美國軟體公司微策略不斷加碼比特幣,專家點出,比特幣如今主要持有者多為大型機構,影響波動的走勢將會成為常態。
資深區塊鏈業者 王慶進:「大型的機構或專業的交易投資人,其實已經有越來越多進到比特幣這個市場。那其實過往我們去看傳統金融走勢,如果是比較大盤的東西,其實都被操控得很厲害。大陸政府本身,其實它持有的比特幣數量其實也是非常非常多。所以其實現在比特幣單看市場行情來說,其實已經有點像是大國在博弈。」
另一方面,隨著美國新政府即將上路,不少大企業傳出有意投資加密貨幣。專家指出,投資前還是會經過層層評估,避免比特幣走勢大幅影響到公司股價。(記者 賴沛菁、黃名緒/臺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