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國際消費電子大展上的專題演講,處處都是亮點,當中更宣布將與日本汽車大廠豐田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當然其實不只豐田,包含歐系車廠都是合作夥伴,不過市場也擔心,目前歐系電動車在中國大陸銷售困難重重,加上特斯拉與比亞迪原有市占下,歐系車的生存空間會不會越來越小。
黑色投影幕上秀出各大汽車品牌,這是今年CES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專題演講中的一大亮點,不只宣布輝達最新的生成物理AI技術正式亮相,同時他也對外宣告,將與日本汽車大廠豐田,合作開發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搭配輝達下一代通用處理器「Thor」,不只效能將提升20倍,還能帶來更精準的自動駕駛功能。
汽車達人 Marco:「實際上TOYOTA跟輝達,它們也不是第一次合作,過去應該在2019年的時候,TOYOTA就已經有使用輝達的晶片,運用到自己旗下的車款。所有的人都認為,下一個階段市場的轉淚點,它已經不是電動車了,而是自動駕駛。那車廠自己要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其實是成本投資會非常大,而且最重要的關鍵是,投資還不一定有效果、得到回報。」
AI教父黃仁勳攜手汽車大廠,要將人工智慧與自動駕駛做結合,所以其實從演講中的背板,包括德國豪車品牌賓士、Lucid、JLR等汽車品牌都將採用,可見大家對於自動駕駛的追求,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也讓台廠迎來利多消息。像是能率集團旗下的日企IKKA-KY,是豐田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供應鏈成員,有超過5成的業績都來自來豐田;佳能也與日本開源自動駕駛先驅Tier IV,成為戰略合作夥伴。
中經院國際經濟所副研究員 戴志言:「如果把自駕車的技術來看,其實像賓士它在幾年前,就已經拿過德國政府去給它的相關Level 3,這種許可,這種上路的許可;那其他的廠商像是BMW Volkswagen,這些集團也都有同樣的技術,在做儲備。只是如果我們相較於中國來看,其實歐洲跟美國,還有日本,其實對於自駕車上路這件事情,通常會採取比較嚴格管制的政策。」
自動駕駛是否會成為撼動全球各大車廠的市場版圖,值得關注,畢竟目前歐系電動車,在中國大陸銷售可以說是困難重重,中國車廠還有低價競爭,隨著自動駕駛技術到來,也讓全球車市勢必先掀起大風吹。(記者 傅儀文、黃名緒/臺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