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關稅2026年上路,政府也規劃明年試行課徵碳費,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希望政府,將工具機等機械產業也納入汰舊換新補助政策,單一企業汰換設備補助上限500萬元、單一集團補助上限1500萬元範疇。
標榜MIT台灣出品工具機,銷往歐美國家。國內11月機械出口達24.51億美元。不過未來想跟歐盟做生意,CBAM碳關稅「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來勢洶洶,2026年將正式收費。
政府也規劃明年試行課徵碳費,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希望政府將工具機等機械產業納入汰舊換新補助政策。
KPMG工業產業協同主持人陳其愷表示:「我覺得任何的補助,對實質上企業投入減碳,或產品的創新研發,或節能部分的增進,我覺得是必要,但是都是杯水車薪,這樣的誘因還是必須要存在的。因為產業鏈裡面,大大小小的供應商成熟度不一,我覺得如果有一些大廠願意跳起來,做一些示範性,甚至結合數位工具,讓一些碳數據在蒐集的過程,能夠更省力化。」
若納入政府汰舊換新補助政策,單一企業汰換設備補助上限500萬元,單一集團補助上限1500萬元範疇。工具機公會也擴大辦理第二屆工具機產業節能標章評鑑,讓企業採購優先挑選獲頒金獎及銀獎的設備,像是永進機械、台中精機、台灣瀧澤等,節能效果都較前一代至少提升20%以上。
KPMG工業產業協同主持人陳其愷進一步表示:「碳稅費增加來講,企業的經營成本一定增加,業主會想,經營成本增加,可是我減碳成本也會增加,那這兩個如何取捨?內部一定要把這個當作一個必要的成本要素,先有這樣一個認知。」
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調查,日前訪問901家年營收一億元以上的製造業者,80.7%企業不了解政府正在擬定的碳定價價格,65.8%企業認為碳定價將影響財務狀況,反映出企業對碳定價了解仍不足。
KPMG建議企業要多加強內部跨部門橫向溝通,工具機公會則指出,產展署從去年起與工具機公會合作,透過疫後低碳化、以大帶小補助計畫,協助工具機廠綠色轉型,應對歐盟碳關稅CBAM與國內碳費衝擊。(記者 溫婉廷、謝隆証/臺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