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均地權條例》新修法上路後,法人買住宅必須要「許可制」,不過店面、商辦,這些商用不動產不受限制,也掀起一波「房客變屋主」的風潮。最近就有老牌床墊業者,跟房東買下店面。專家點出,除了未來能享受店面增值效益,也能降低經營風險,提高自主規劃性。
位在新生南路一段的這間店面,由床墊業者承租多年,最新砸下1.5億,跟房東買下超過百坪空間,直接從租客變屋主。
現場展示各種床墊,走幾步路,廚具、衛浴、柚木、系統櫃,周邊可以說是「家居一條街」。專家分析這裡雖然不是一級商圈,不過業種屬性相近具有「集客效應」,做為自有資產,更能深耕在地穩定經營,不用再擔心房東突然漲租或收回。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 張旭嵐:「通膨的環境情況之下,現金相對來說是比較不值錢的,反而是不動產的抗通膨的效益是比較高的,所以『化租金為資產』會對於它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策略。未來它們如果不需要自用,仍然是可以去做,不管是出租或者是出售,中間也會有享受到整體房價增值的效益。」
不只老牌床墊業者買下店面自用,酒類連鎖通路去年也一口氣買了兩間店面做為營業據點,而圖書文具店也砸下1.38億買士林透店,都順利從租客變屋主。尤其在《平均地權條例》新修法後,法人購置住宅採許可制,「錢」進店面、商辦的趨勢增加。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 張旭嵐:「對很多有資金的人,它在資產的佈局或是貸款成數會受到明顯的影響,再加上因為法人,它買這些住宅會需要許可制,所以其實很多置產族的目光,它就去轉向限制相對來說影響變化不大的,那就包括像是自用的商用不動產或者是像店面。」
專家點出,業者購置店面自用,除了化租金為資產,每年繳房屋稅及地價稅等相關持有費用也可列入成本,成為企業經營的階段性目標,也為店面交易注入活水。(記者高昱晴、林家弘/臺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