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到1940年代,鐵窗花工藝曾經盛極一時,五花八門的幾何、花草圖案,展現職人深厚功力,卻在時代變遷下,逐漸被不鏽鋼和鋁窗取代。但在高雄鳳山有位鐵窗花職人凃正南,他原本從事工業配管工作,因為太太經營老物買賣生意而對鐵窗花深深著迷,在鐵工的基礎下,自己摸索,嘗試創作,逐漸在網路上累積知名度。除了傳統鐵窗花,也製作掛飾、杯墊、手機架等文創小物,讓古早的鐵窗花工藝,能走入日常生活。
「畫畫的人,就是用他的畫筆在作畫,我們做窗花的,是用鐵條在作畫,」舊木頭窗框,嵌入山形線條鐵窗花,木鐵結合,賦予廢棄窗框新生命,變身妝點居家風情的擺飾,甚至幾個掉落的果莢,也能成為凃正南創作的題材,「有一次在做工業配管,在工地的頂樓看到桃花杏木的果莢,就把它稍微排列一下,突然排列出六角形的花樣。」
融入設計巧思和細膩純熟的技法,鐵窗花師傅凃正南將用來防盜的鐵窗花,變成創意和實用性兼具的生活小物,重現老屋記憶。
「這樣子轉下去,我們第一支轉折鉚釘的東西就出來了,」硬邦邦的鐵條,彷彿被施了魔法,凃正南瞬間扭折出漂亮的螺旋曲線,鉚接處的十字型扭花,可說是鐵窗花最美的一部分,「就是它的靈魂,轉折鉚釘的工法。」
▲扭折出漂亮的螺旋曲線,鉚接處的十型字扭花,可說是鐵窗花最美的一部分。(記者許聿恭/攝影)
沉浸在鐵窗花的世界中,享受創作的樂趣,其實凃正南原本從事工業配管工作,焊接、打磨、切割等技術,對他來說,本來就不陌生,會對鐵窗花產生興趣,是因為太太經營的老物買賣生意,「她看到一個窗花很漂亮,因為那個窗花有一點大,就把它拆成很多小的窗花,自從那次以後,我就覺得,以前的師傅功夫怎麼那麼好?」
太太回收的老窗花,從簡單的的十字形、方形、菱形到複雜交錯的幾何圖案、花草形狀,五花八門的設計,都讓他深深著迷,「幾何圖形變化出來的線條,真的很漂亮,數大便是美。」
古早的手作鐵窗花,太太收集了一年多,來源越來越少,凃正南萌生不如自己動手做的念頭,沒有拜師學藝,剛開始是利用下班後的閒暇時間,自己上網找圖案,邊做邊摸索,完成了一個如意形狀的鐵窗花,沒想到初試啼聲的作品po上網,得到不少迴響。
▲原本從事工業配管工作,凃正南因為太太的老物回收生意愛上鐵窗花,全心投入創作。(記者許聿恭/攝影)
透過網路分享,凃正南製作的鐵窗花,受到更多關注,因此被稱為硬拗的「南」人,不少客戶捨棄單調的鋁窗,紛紛找他訂製,原本只是興趣,最後他決定要辭掉工作,專心投入創作。
冷冰冰的鐵窗花,還能傳遞對家人的思念,凃正南曾經有一個客戶,為了紀念三姊妹間的感情,請他做三姊妹所屬生肖的窗花,「大姊屬雞、她屬牛、小妹屬兔子,因為小妹人在美國,想要藉由窗花,做一個紀念。」
身為台灣極少數的鐵窗花職人,凃正南也希望鐵窗花可以跳出窗框,成為生活藝術的一部分,於是他將鐵窗花,做成杯墊、鐵春聯、手機架等文創小物,讓曾經沒落的傳統工藝,走入生活中。
多年下來,無論花草、幾何圖形、動物,甚至卡通人物造型的鐵窗花,他都能輕鬆駕馭,甚至窗花還能應用在餐廳、攤車等商業空間,城市意象的展現,還有香港、法國、英國的客人,找上他訂製。
曾經沒落的鐵窗花工藝,凃正南融入創意和美感,賦予新生命,對他來說,鐵窗花不必侷限在窗框之內,而是可以走入生活中,讓手作的美麗窗花,再次綻放。(記者盧映利、許聿恭/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