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吃過鐵蛋吧?說到鐵蛋,許多人一定想到淡水老街最有名,但其實在雲林西螺,就有間知名的代工廠。第二代老闆是一對姊弟,他們傳承爸爸的做法,用在地黑豆醬油和“初生蛋”,慢滷十個鐘頭,再經過低溫烘乾,花兩天時間,才滷出鹹香Q彈的黑金鐵蛋。起初他們從休息站擺攤建立口碑,後來連淡水老店都跟他們代工,還外銷香港、新加坡,年產一百萬顆。究竟他們是如何從一個小小的攤位打響名號呢?一起來看!
想做出好吃的鐵蛋,要很有耐心。滷蛋要在滷汁裡慢慢吸收湯汁精華,這可不是一兩個鐘頭就能速成,想吃得等上四十八小時;另一鍋滷豆干,在滷汁浸泡十多個鐘頭,滷出來的味道,是許多台灣人心底最熟悉的媽媽味。
從鐵蛋、滷豆干、鵪鶉鐵蛋,還有眼睛一亮的鐵蛋麻糬,都是雲林西螺這間食品廠四十年來的好味道,就連不少淡水老店,都請他們代工。
食品廠二代林瑞銘:「那目前我們自己的品牌,差不多大約佔五成,然後代工也在五成左右,然後自己的品牌目前在便利商店,或地區型的量販店,我們都有上架販售,那目前年產值差不多一年約一百多萬顆的蛋。」
鐵蛋工廠從休息站和夜市擺攤開始,慢慢”滷”獲客人味蕾,只不過一顆平凡的鐵蛋,要想征服饕客的胃,從選蛋開始就要仔細挑選。
食品廠二代林瑞銘:「我們製作鐵蛋,原則上都會挑我們母雞剛開始下蛋時的蛋,大約差不多一到兩個月這中間的蛋,我們所謂的”初生蛋”,那為什麼會挑選初生蛋的原因是因為,第一個因為雞剛下蛋這批的蛋的品質比較好,它本身的水分也比較剛好,所以我們拿這些蛋品來加工成滷蛋、鐵蛋,它的蛋白的口感會比較紮實Q彈。」
飄香四十年的鐵蛋工廠,現在由第二代姊弟倆接手,回想老店一開始,賣的並不是鐵蛋而是賣布料的,第一代老闆也就是姐弟倆的爸爸林得安,當年可是西螺當地意氣風發的布莊老闆,但隨產業變遷,生意一落千丈才決定轉行。
食品廠二代林瑞銘:「當初爸爸是說,在西螺到處可見應該就是醬油,他決定用醬油,西螺這個名產來做相關的食物來販售,所以就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麵攤裡面有在賣滷蛋,但是麵攤的滷蛋其實應該滷的比較久了,變成像鐵蛋一樣。我爸那時候就問老闆說,這個蛋,黑成這樣怎麼滷的?然後,麵店老闆就開玩笑說,這個已經是鐵蛋了!所以他才忽然一個想法說,不然我們就來用醬油滷製鐵蛋看看。」
於是,他們選用黑豆醬油製作鐵蛋,因為自帶甘甜味,可以讓味道更顯豐富,也因此西螺醬油被稱為”醬油中的珍品”,相較於一般黃豆醬油,風味更勝一籌。
食品廠二代林瑞銘:「那為什麼要用黑豆醬油來滷製蛋呢?因為剛好很符合它的特性,黑豆醬油它其實是你愈滷你的味道愈香,可是一般坊間的所謂的黃豆醬油或是速釀醬油,它的主要成分是黃豆,它還會添加小麥,所以這樣子的黃豆醬油,你來滷製的時候,一開始你又覺得很香,可是經過半小時、一個小時之後,其實它的香味就會揮發完的,只剩下鹹味而已。」
雞蛋在鍋裡用小火慢滷十多個小時,溫度控制在九十度左右,每隔一兩個小時就要翻動,以前林瑞銘為了想省時間,用大火滷蛋,結果一不小心滷壞了一整鍋。
食品廠二代林瑞銘:「兩萬顆蛋,幾乎整個就是報銷了!因為你馬上剝它就破掉了,當下當然是很害怕說,糟了!這下一定會被爸爸責罵,不過爸爸真的是當下沒有罵我,只是說,很多事情就是要按照一步一步做,而不要一步登天想要去求快速。」
滷好的鐵蛋色澤黑亮,光看就讓人垂涎欲滴,從滷製到包裝,每一步驟都嚴格把關,姊弟倆接手之後,更砸重金添購殺菌釜,讓消費者吃得安心。
食品廠二代林瑞銘:「整個全廠設備應該是兩千萬左右,以往來講我們的殺菌,可能是很傳統的水煮殺菌而已,但是它那個殺菌的溫度,沒辦法去做很標準的控管,所以它有時候,我覺得它會造成品質上的落差,所以我們才購置殺菌釜來滅菌。」
經過長時間慢滷的鐵蛋,外觀黑金油亮,散發出濃郁的醬香,Q彈的蛋白包覆綿密的蛋黃,吃來鹹香入味齒頰生香,讓他們從夜市及休息站小小攤位建立起好口碑。除了老味道,姊弟倆更開發粒粒飽滿,口感香Q的即食黑豆。
姊姊林美鈴:「其實黑豆它如果拆開吃也都是可以的,因為我們本來就是把它當零嘴吃。比如說像今天我是炒飯,所以我會把黑豆加進去,因為它是抗氧化,然後它有很多的花青素,所以這樣子吃得飽又吃得健康,這個是我們就是一般家庭主婦最喜歡的。」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轉型,從前的小小布莊,成功變身頗具風味的西螺鐵蛋品牌,這一切除了有上一代的堅持,更有第二代姊弟倆的努力。
姊姊林美鈴:「西螺鐵蛋,它是我們從小的味道,所以我很希望把這個很美好的味道,能夠透過我們把它生產出來,然後傳播到世界各地的海外遊子,讓他們吃到鐵蛋可以讓他們感覺到有家鄉的味道。」
鐵蛋工廠靠著兩代人付出,從休息站的小零嘴,一步步變成西螺在地名產,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鐵蛋王國,令人看見只要肯努力,再小的生意也能闖出一片天。(記者黃薰逸、劉鑫昌/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