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美國眾議院通過的《生物安全法案》,加速廠商「去中化」,這也為台廠帶來絕佳機會。生物產業協會更號召廠商合組「大聯盟」,希望增加國際能見度,尤其對已經在美國建置生產基地的業者,更是大贏家。就有業者分享,看好未來3~5年,會迎來明顯轉單效應。
美中貿易戰打得火熱,不只在晶片、科技業嚴格圍堵,最近更將戰火延伸轉移到生技業。美國眾議院通過《生物安全法案》,點名中國5家生技公司,不可取得聯邦政府合約,加速去中化,這也為台廠帶來供應鏈大洗牌的絕佳機會,就有業者透露,因生物安全法的關係,已經有潛在客戶上門討論合作機會。
保瑞藥業發言人陳世民:「我們在美國的布局,其實早期在2018年就開始,目前比較會接到的,可能就是新的一些案子,那我們預估這個轉單的事情,應該會在3~5年明顯轉變,這時候會看到陸續客戶在詢問,那大單可能會在陸續合約到期才會轉過來。」
搶在政策通過前,保瑞今年更一口氣併購美國百年製藥公司Upsher-Smith,以及無菌針劑廠,成為台灣在美國本土供應鏈布局最完整的公司,看好後續轉單效應。
除此之外,台寶將在美國鳳凰城建置生產基地,擴大征戰美國市場;細胞治療股的永笙,在美國加州已具備完整營運據點,以及商化生產GMP廠的建置;台灣生物醫藥製造(TBMC)則與美國韌力公司啟動戰略合作。
台灣生物醫藥製造公共事務長劉祖惠:「美國其實的確一直是我們非常重視的市場,因為它(中國)的價格很低,運用它這樣的低價策略,它可以搶食到一些的市場,因為《生物安全法》的考慮之後,增加我們TBMC可以去,(拿下)過去跟中國有合作關係,或者是它的客戶的機會。」
認為去中化政策引來國際關注,不過最終還是要得靠實力取勝,看好這波機會,生物產業協會也號召廠商合組「大聯盟」,攜手搶單卡位,增加台廠的國際能見度。(記者唐家儀、柯思安/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