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屆的德國IFA消費電子展上,除了各大家電品牌拿出最新產品之外,新創企業也紛紛帶著自己的技術或概念,希望找到大企業投資,其中大多數都跟AI相關,例如AI圖像辨識,能將公共場所監視器拍到的畫面,放大並加強清晰度,還有搭載AI模型的下水道機器人,能找出城市地下水管的滲漏點。
非凡記者張振驊:「愛因斯坦是德國猶太人,不要忘記了,在1930年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出現在德國IFA展,當年的會展名稱叫做『廣播以及留聲機大展』,而且第一台收無線電訊號的電視,就是在這個地方展出。而將近百年之後,透過了科技的全息投影,他老人家再次出現在,IFA會展。」
愛因斯坦投影:「啊,看來我又時光旅行了!歡迎來到2024年IFA展,就像我在1930年一樣,我曾在這裡見識到創新科技的美好,跟我一起加入旅程吧。」
在廣播技術剛開始普及的那一年,剛開始普及的那一年,愛因斯坦的IFA致詞開場白是「親愛的現場、以及不在現場的朋友們」,彰顯廣播能打破空間限制,時至今日技術不斷改變,但新創精神始終未歇。
GenGenAI執行長 Hojin Cho:「現在歐洲一些國家正遭遇戰爭,我們的AI辨識能監控入侵者,為各種威脅做準備。」
Morphing I技術長 Kyeongmin Lee:「利用我們最尖端的機器人,可以最長深入兩公里、能偵測地下水管的滲漏。」
在IFA一場新創科技競賽上,從透過AI強化影像辨識,到下水道機器人,AI的各種應用五花八門,誰能獲得大企業青睞,做出最後決定的三位評審中,其中就有來自仁寶的技術處長。
仁寶集團創意中心技術處長翁明哲:「我給一些建議,你要小心很多公司已經有營利模式,尤其是在安全監控產業,在歐洲以及美國都有。AI是很新的,現在的商業模式還沒明確,所以現在賽道大家都在進行之中。那我們可以選最好的、最優秀的當第一步。」
除了民間企業在IFA舞台努力發掘下一隻獨角獸,國科會也啟動晶創計畫,其中一項任務也是要吸引國際新創團隊,帶上最好的idea來台競賽。
國科會產學處長許增如:「現在我們第二梯次徵案,從9月4日開始徵案,預計到明年1月底截止。我們分兩大類,第一類就是IC設計新創為主,第二類是各式各樣的智慧應用,來跟台灣的產業做合作。」
尤其台灣有完整科技供應鏈,任何想法都有機會,從IC設計到組裝製造落實變成產品。對於新創企業來台灣的第一站,專家不約而同推薦「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TA」。
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執行長陳立偉:「你現在有很多創新的想法,但是這些想法,不是每一個人都知道怎麼樣去變成IC晶片。這時候你就會來TTA來找我們,我們就幫你這個想法給解構,應該會找哪些人從設計開始,走到最後如何去走到製程。製程完了以後,走到封裝跟走到測試,最後甚至於台灣在做銷售到全世界的工作,所以台灣的角度就是『為所有創意的一站式產銷』。」
IFA新創館每一間展區都不大,但誰說裏頭沒有明日之星!科技創新第一步要踏好,幸好台灣Can Help。(記者張振驊、陳耀隆/德國柏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