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大趨勢的驅動下,全球半導體市場正逐步擴增,進入新一輪增長期。日前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預估,今年半導體設備市場將微幅增長約3%,明年則可能提高至16%;至於半導體銷售方面,隨著通訊、工業及車用等需求復甦,預計明年半導體營收將再成長20%。預計至2030年以前,AI半導體市場年複合成長率將高達24%。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產業研究資深總監曾瑞榆,在「SEMICON Taiwan 2024」展前記者會上,解析全球半導體市場發展趨勢。今年上半年半導體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逾20%,曾瑞榆表示,主要成長動能來自於AI晶片與高頻寬記憶體(HBM)等;上半年電子設備銷售則與去年同期持平,第三季可望年增4%,全年將增加3~5%,略低於原先預估的5~7%。
此外,隨著通訊、工業及車用等供應鏈庫存逼近谷底,明年需求可望健康復甦,預估明年半導體營收有機會成長20%;晶圓廠的產能利用率也有所改善,預期第三季產能利用率可望達70%,第四季再進一步復甦,出貨量可望逐季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擔心美國採取更嚴苛的科技管制措施,在設備投資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國的投資金額較去年同期激增90%,相較之下,其餘國家上半年投資大多呈現減少狀態。曾瑞榆預估,在中國的大舉投資帶動之下,今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可望較去年微幅成長3%,至1,095億美元,明年在先進邏輯晶片及封測領域驅動下,設備市場將較今年成長16%,達到1,275億美元規模。
曾瑞榆指出,雖然季節性需求疲軟和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導致2024年第一季電子產品銷售略有衰退,但市場對高效能運算(HPC)晶片的需求,將加速帶領半導體產業進入強勁的復甦期,預計至2030年以前,半導體市場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高達24%,並持續帶動半導體設備市場實現兩位數增長。預估將在2023~2027年,美國半導體設備支出年複合成長率可望達22%,歐洲及中東地區年複合成長率達19%,日本18%、韓國13%、台灣約9%,惟中國恐呈現負成長。其中台灣、中國和韓國仍將繼續在設備支出方面,維持全球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