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節能減碳議題,已經刻不容緩,也是各行各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現在的企業不僅要會「算錢」,還必須學會「算碳足跡」,因為碳就等於錢。而台灣自主設計的永續碳管理平台,可以解決這個大問題;另外綠能建置太陽能和氫能,甚至是功率半導體,都牽動了「循環再生科技」蓬勃的發展動能。
全球氣溫不斷上升,地球正在「沸騰」,永續減碳議題刻不容緩。
中美矽晶宜蘭廠 總經理 石浩軍:「我們這邊屋頂還有地面,合起來大概有,3500K瓦的發電量,現在目前為止,我們雖然是裝了七八年,但是我們發電效率,都維持在86%87%左右,比外面的標準來講還算高一點。」
直擊中美晶宜蘭廠,內部生產太陽能矽晶片,外面屋頂、地面全都佈建了太陽能發電設備,換算家庭用電量,一年可供400個家庭使用,綠電現在很珍貴,企業減碳就是增加獲利。
工研院綠能所 碳管理技術總監 黃文輝:「到現在就很明顯的,就發現他發揮非常大的效用,尤其是歐盟的碳關稅推波助瀾之下,大家就發現說碳就等於錢,所以大家都很會算錢,可是不會算碳。」
這套本土化的永續碳管理平台,能從原料、生產、配送到使用 ,清楚算出碳足跡。
工研院綠能所 碳管理技術總監 黃文輝:「我們就運用我們這,20年來的資料庫,然後建立永續碳管理平台,它可以說是一個,永續的加速器為什麼,因為它可以快速的,幫你做調查計算,然後報告分析最後就查證。」
如同要減肥先要量體重,這也是企業減碳第一步。
中美晶宜蘭廠 安衛管理部經理 林珊如:「目前是我們設在,2030年的一個目標,有可能透過這個推動,科學減碳目標,也許就是朝更高,更先進就是更多的一個減碳(目標)。」
低碳循環再生科技夯,小小的移動攤位上面和旁邊,布建了太陽能板,更搭配了儲能設備 ,無論晴雨晝夜都能供電
工研院 董事長 吳政忠:「沙崙應該是一個綠能的中心,後來我們覺得不只是綠能,而且是整個智慧科技跟綠能結合,的一個非常好的地方,經過八年事實上大家,可以看到這個成果。」
在工研院帶動下,南臺灣產業也開始,朝低碳永續大轉型,從太陽能、氫能技術發展,到功率半導體,不斷創新的科技力,還得兼顧經濟發展與地球永續。(記者 朱月英、姚尹哲/新竹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