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AI世代,輝達在台灣建置了超級電腦、Taipei-1,是台灣唯一進入全球前50大的AI超級電腦,已經在去年底建置完成,而且將在接下來兩年半的時間裡,每六周一輪、開放總價值4億元的算力,給台灣的研究團隊使用,換算下來等於每個團隊將會省下1300萬元的經費,而首輪上線可以使用超級電腦的,包括工研院、國科會和中鋼等四大團隊。
元宇宙、機器人還有台灣版ChatGPT,TAIDE計畫以及晶片設計等等,靠著坐落在高雄軟體園區的輝達超級電腦、代號Taipei-1幫助下可望加速進展。
經濟部技術司長邱求慧:「大概是兩年半的這個時間,在Taipei-1四分之一的算力,這個免費可以提供給我們產官學員的研發團隊來做使用,我們大概是可能是每六週來徵選這個不同的這個團隊。」
Taipei-1可進行每秒2萬2千3百兆次的運算,相當於22多萬台個人電腦的計算能力,是目前台灣運算速度最快的世界排名第38的超級電腦,而開放2年的半時間,總算力價值相當於新台幣4億元,而換算下來每六周一輪讓上線的團隊,都能夠省下1300萬元的算力經費。
中央研究院資訊所助研員黃瀚萱:「本來是需要計算大概三個月,這樣的這個資料量跟這個模型的這個大小,有Taipei-1計畫的加持的話,可能就可以在四個禮拜裡面,就把它訓練完成,所以可以縮短的大概三分之二的時間。」
為了讓台灣版的AI對話引擎也能辨識影像,同時還要在地化講台語、客語都能通,TAIDE計畫要先花一個星期,上傳30億個字數的資料量到Taipei-1,再展開4周的訓練,而且還要先預留一周的時間下載成果,因此對於使用團隊來說,時間已是分秒必爭。
中央研究院資訊所助研員黃瀚萱:「讓大型語言模型除了文字之外,可以處理這個圖片、還有這個影像的資訊,所以我們的理想的情境是,只要能夠照一張照片,然後他就可以跟他說,這是什麼活動,這裡面在做什麼事情,比如說我釣到一隻魚,那我不知道這魚到底是有沒有毒、可不可以吃、好不好吃,或者是我在這個帶小朋友去這個野外玩,看到樹葉、看到一個樹根,那不知道這是什麼植物,那我們都可以用這個TAIDE去回答這種台灣特有的生物的資訊。」
同樣跟時間賽跑的,還有工研院的元宇宙智慧工廠與生成式AI機器人應用。
工研院機械所所長饒達仁:「工廠的整個規劃,他要設計這個工廠的每個機台的位置,那當然就要在雲端裡面去做到最佳的那個規劃,但我如果把整個產線,全部都要去做計算的時候,需要的算力就非常非常的高。」
從一般伺服器計算、單一機台的變換,連接到整條生產線的機器人同步整合,甚至要擴大到整個廠務,能夠靈活應變,更彈性執行勤務的機器人是Taipei-1發揮超級算力的時機。
工研院機械所所長饒達仁:「未來要需要到高算力的時候,它必須機台要自己告訴自己說,我該保養了、我該做一些什麼樣的事情,這叫做自適性,從智慧到自適,這個中間你必須要給他,更多的資料才可以做。」
去年底才建置完成的Taipei-1,還是台灣唯一進入全球前50大的AI超級電腦,雖然首梯取得使用權的只有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AITA)、國科會的TAIDE計畫、中鋼的高爐爐頂佈料數位雙生以及工研院的元宇宙智慧工廠跟生成式AI機器人應用、四個團隊,而未來經濟部也將每季開放算力申請。
經濟部技術司長邱求慧:「有一些製造的、有一些醫療的、像自駕的或者是說一些比較屬於虛擬人物對話的、法律的一些應用等等,還有物流、商務的,相信應該是一種對我們台灣的這個人工智慧的一些研發,能夠有很大的一個促進的力量。。」
在全球頂尖的超級電腦算力助攻下,台灣AI國家隊如虎添翼,也可望讓AI能夠擴及各產業運用強化競爭力。(陳盈卉 奚詩超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