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電力來源,已經從原本的火力發電、轉向天然氣發電,現在燃氣發電已佔總發電量的44%,而提供新竹和台中科學園區的電量主力,就在苗栗通霄發電廠,而且為了增加供給,電廠還要繼續擴建。而且台電還計畫要自己進口天然氣、來降低成本,以維持電價的穩定。
黑煙冉冉、空汙拉警報,燃煤發電已然逐步被淘汰,但太陽能、風力等乾淨能源得看天吃飯,供應維穩不易,因此幾乎全球同步不斷提高對燃氣發電依賴,而跟隨世界的腳步,台灣的燃氣發電也已佔總發電量44.1%,而且還在逐年增加。
台電副總經理兼發言人蔡志孟:「燃氣機組(發電)最快,那它還有另外一個特色,就是它興建的地不用太多,而且它的建成比較快,我可能四五年內,我就可以蓋成一個燃氣的機組,可是我燃煤的機組可能要八到十年,核能那更需要往後延。」
興建快速、佔地較小,再加上發電成本較低,讓天然氣電廠迅速發展,但是隨著AI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還有產業廠房越蓋越多、越蓋越大 ,也讓吃電怪獸越來越龐大,而且要能供給巨量電能,供電又得維持穩定得靠燃氣電廠大小機組緊密合作。
透過地底天然氣管送進燃氣到發電廠,混合進氣、透過壓縮,發出震耳欲聾的運轉聲,台電首次曝光的大型燃氣機組就藏在台電通霄電廠,一廠一機可見機組體積龐大,24小時不停歇的運作,而且這巨大的燃氣複循環機組還能回收熱能,用水蒸汽進行二次發電。
通霄電廠副廠長李宗宜:「然後第二階段的話,再將氣渦輪機出口溫度,大概還有659°C的燃氣,推動蒸氣輪機跟發電機發電,我們燃氣機組的特性就是,它具備高效率、低排放濃度跟快速起停等優點,然後它的(發電)效率可以高達60.7%。」
通霄電廠目前有三座大型燃汽機組,即便要輪流歲修,去年淨發電量也達到258億度,達到全台燃氣發電量的一半,也佔全台總發電量的20%。
通霄電廠值班經理林文政:「接受台北調入中心指令,我們機組的需要提供多少負載給系統,那我們這次24小時都在輪流發,就是一直在發電中,然後我們的機組,目前看到的有三部,那我們二號機目前是在大修,那大修用意就像跟我們車子一樣,必須要定期下來做保養,我們會錯開大修的時程,然後供給系統的穩定。」
不過通霄電廠因應地緣關係,還是竹科、中科的供電主力,而且隨著產業發展用電需求遽增,通霄電廠還要汰除舊機組,再增添生力軍。
通霄電廠副廠長李宗宜:「今年底四五號機除役之後,將會在原址進行二期更新擴建的計畫,預計在117年到119年陸續商轉五部機組,裝置容量大概會增加300到330萬瓩,到時候可在今年排放的願景之上,更加提升供電的穩定度。」
但光是發電量大,還不能符合外界的用電期待,供應維穩,特別是太陽下山逐漸天黑或風力不足時,才是電網的真功夫。
非凡記者 陳盈卉:「大型的燃氣機組是維持供電穩定的主力,但是遇到發電量有波動的時候,就需要起停時間只需要十分鐘的小型燃氣機組,來組成快打部隊,迅速的補充電力,而能夠迅速的起停,一切得從飛機引擎改造的渦輪機說起。」
類似飛機引擎改造的渦輪機,縮短燃氣、壓縮、燃燒、發電時間,在8分鐘之內快速起停,迅速補充風能、太陽能來源減少時的缺口,讓供電量時時維持在同一水位。
大勢所趨,對天然氣的依賴越來越深,但來源卻得仰賴進口,因此台電還打算要興建儲氣槽,要改變由中油獨佔進口燃氣的市場現況。
台電副總經理兼發言人蔡志孟:「經濟部同意台電可以自己去買氣,所以我們在2016年也把我們的這個,這個營業項目裡面把這個,可以進口這個天然氣,這個項目也加進來,未來我們的燃氣的電廠那麼多,那台電如果能夠自己買氣,自己蓋接收站、自己蓋儲氣槽,那我們這樣子來供的話,相對應該可以比去跟中油買,那中間還有經過它的這個服務費,或者是其他的費用能夠有效的去降低成本。」
台電規劃進口燃氣,壓低發電成本,希望抑制電價的波動,再加上擴建電廠計畫,希望能消除外界對於缺電疑慮,讓台灣用電量不斷攀升的AI世代能更平穩的前進。(陳盈卉 奚詩超 苗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