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A+
|
A-
富含東方美學風格的琉璃藝術,逐漸從精神創作,走向實際「有益地球」的行動。2022年開始,業者將「綠色設計」導入作品,將「鑄口回收料」融入家具創作,「再造琉璃」賦予新生命。更找來資深木藝設計師合作,結合藝術與工藝,在反覆的試驗中,化身一件件有獨特色彩與紋理的精緻家具。
五顏六色、造型百變的琉璃,在藝術家打造下,變成絕美藝術品,在光源不同角度照射下,琉璃內的氣泡、紋理,更凸顯作品的細節與深度,由下往上看,就像是地殼、土壤、植被、雲霧、高空等層次,以延續失傳技法,「琉璃脫臘鑄造」聞名的琉璃業者,近期更將「綠色設計」導入作品。
琉璃藝術家楊惠姍:「琉璃這個材質很漂亮,其實他是可以適合在,所有的空間跟生活裡面,那我想用這樣的概念,去完成所謂的永續生命,這是一個起心動念,所以那一念之間,我們就希望能夠創造漂亮的一方空間。」
藝術家楊惠姍認為,永續直接聯想到地球,而作品「地球」在綠色設計製造下,減少達341公斤CO2e的碳排量,在被認為是難以減碳的琉璃鑄造過程,深具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展品更結合了木藝技術,將「鑄口回收料」融入家具創作,製作一系列「有時間及空間概念的桌子」,有著高度流動性、色彩性的琉璃,和溫潤扎實的木頭,在結構、力學、角度等可能性之間,不斷嘗試,才誕生一系列循環作品。
木藝家具設計師江世楨:「跨了領域跨了材質之後,有比較大的挑戰,因為彼此不是來自於同個世界的,然後碰撞在一起的時候,自然就會有很多的,不一樣的在那裡摩擦,迸出一些火花。」
繽紛的光之琉璃,結合質感木件,讓看似只剩回收功能的「鑄口料」被賦予新生命,也讓眾人驚艷,藝術的無限可能。(記者 唐家儀、柯思安/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