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市今年以來短短兩個月大漲逾17%,表現凌駕各主要國家股市之上,今天盤中更一度觸及四萬點關卡,收盤大漲744點。由於在1989年日股創新高隔年,日本經濟曾陷入失落的30年,讓日本散戶失去信心,外資卻看好日股本益比和股價淨值比雙雙偏低,買盤持續湧進。
日經指數今年以來勢如破竹,2月22日突破1989年12月日本泡沫經濟全盛時期高點38957,時隔34年再創歷史新高,3月第一個交易日再創新高,挑戰40000點大關,漲的又急又快,都靠外資買盤撐起一片天!日股在國外投資人眼中,就像便宜的日圓一樣,物美價廉。
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現在日股的本益比平均是14倍多一點,全球的本益比大概17.5倍,那美國是20倍,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日股也很便宜,外資要突然撤走的機會不大,因為便宜的東西你會繼續買,泡沫應該發生在資產價格很貴的時候,而不是發生在資產價格還很便宜的時候。」
日股狂飆當地股民卻興趣缺缺,因為日經指數1989年創新高後,隨即在1990年腰斬,資產泡沫化和通貨緊縮,日本進入失落的30年,成為日本人惡夢,寧可把錢存在床底下也不投資!但專家認為,這回日股越過歷史高點,不會再度迎來泡沫,行情並非曇花一現。
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你可以看到1989年或台灣1990年,兩邊的泡沫要破滅之前,都出現一個非常類似的狀況,就是前十大市值的股票裡面有七檔都是金融股,而且最高市值那一檔都是金融股。」
當金融資產股發大財,通常將會吹大資產泡沫,最後導致泡沫破滅,不過這波日台股市大漲的都是製造業。
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日本前十大市值大概只有一檔是金融股,那台灣大概是兩檔。」
旅日十多年的元大投顧副董事長吳杰則分析,當年日本經濟之所以急轉直下,引發泡沫化一大關鍵,是當年日本半導體產業把美國打得灰頭土臉,美國政府出招對日本半導體產品課100%關稅,日圓更從260兌1美元快速升值,日本製造業遭受重創。
元大投顧副董事長吳杰:「1985年的廣場協議,那廣場協議是什麼,就是讓日幣急速的升值,就是大概對美金250、260左右,一路就升到100左右,兌美元升到最高大概是在75到76左右比1!美日半導體協議,所以這個半導體協議導致日本原來在世界半導體數一數二的龍頭地位,急速的衰落,貨幣當時急速升值,急速升值會帶來什麼東西呢?就是資產的泡沫化。」
花了34年,日本股市再度站回歷史高點並繼續挑戰新高,其實是從2012年前首相安倍晉三上任,推動日圓貶值和安倍經濟學開始,從當初僅8000點一路起漲,一路躍過20000和30000點大關重返榮耀。
元大投顧副董事長吳杰:「短短的兩個月之內,全世界的資金湧到日本已經有到四兆,大概十一月的時候,巴菲特的公司波克夏在日本又發了一次公司債,日幣的公司債準備要進場買股票,那次的金額是多少錢,一千兩三百億日幣,這一波我們可以看到外資一方面大量的從中國股市和香港股市撤出,另外一方面同時間又大量的買進日本股市!這一波日本的主軸是什麼,第一個叫做日幣貶值,第二個叫做什麼製造業復興。」
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直接用日圓來投資,因為第一個你現在150兌1美元,這相對是歷史的低點,近期歷史的低點即使你三四月或者是六月不管是日本的貨幣政策正常化或者是美國的降息,它一旦導致日圓的升值那你第一個會在匯率上,先有一個獲利。」
據日本大和證券預估,過去日股長期遭外資低配,若調整到等比位置,估計在海外尚未進場的資金還有30兆日圓,長期遭市場低配的日股,籌碼面乾淨,可望持續帶動空手回補行情!(記者黃歆如、吳國豪/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