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囤房稅2.0能解囤房亂象? 房價漲幅壓得住?
字級:
A+
A-

囤房稅2.0將於7月上路,台灣的房屋持有成本過低,導致囤房問題越來越嚴重,加上房屋稅課稅的稅基遠低於市價,每戶只會多出幾千元,對囤房和空屋問題改善有限,但可能成為房東漲房租的理由,而手握數千間餘屋的建商所受的影響最大,未來先建後售減少,根據統計全台有2.6萬間新屋3年賣不掉,有可能出現降價求售、殺價出清的狀況嗎?

台灣的空屋和囤房現象到底有多嚴重?根據主計總處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台灣將近900萬戶的住宅中,超過110萬戶沒有使用,空屋率為百分之13;而根據內政部低度用電戶數,空屋率將近百分之9,大多集中在六都,問題在於課稅基準偏低,囤房稅2.0實施後,最大的差別在於全國歸戶和稅率提高百分之2到百分之4.8,囤房族會有感嗎?

根據財政部的稅收損失計算,以囤房稅2.0增加的總稅收除以適用囤房稅的房屋戶數,囤房族平均每戶房屋稅負增加數只有4、5千元,對於囤房族來說應該是無感,反而成了房東漲房租的理由。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我們觀察國外實施囤房稅的國家,其實實施囤房稅之後,房價上漲的幅度還比實施囤房稅之前還要更高,所以這個囤房稅在全世界都已經證明是一個無效的措施,財政部先前也委外經過評估,評估的報告也說確實是沒有用,反而還會增加租金上漲的動力,如果房東讓房客報稅,房東可以變成公益出租人,雖然說公益出租人,他的房地稅可以減免,可是每年減免的金額不到1萬塊,但是他有把每年租金的收入扣掉費用之後,剩下的淨收入列入個人綜所稅裡面申報,他其實所得稅要繳的負擔是大大的增加。」

那麼囤房稅2.0究竟改革了誰?對建商餘屋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稅率隨著年限增加,新建餘屋超過五年,課以百分之4.8的最高稅率,所以囤房稅2.0上路後,先建後售減少,建商蓋屋能拖就拖,盡量撐到賣完才再成屋。

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他會比較少去推成屋,他可能會先推預售,然後慢慢蓋,就是說我越晚成屋越好,因為避免說成屋之後,我在推案的時候,房子如果是賣不完的話,我可能會被政府課到大量的囤房稅。」

建商每多1戶賣不掉,可能要多付上萬塊的稅金,對於手握數百戶的中、小建商,有可能出現殺價出清嗎?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顯示,去年Q2全國5年內未售出新建餘屋,首度突破9萬大關達9萬462戶,其中超過3年還賣不掉餘屋,總計2萬6238戶,未來有可能降價出清嗎?

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放比較久的,就是他持有3年以上的餘屋的部份的話,也許就是一個殺價買房的好管道。」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有一種方式可以成立不同的子公司,分別持有同一個建案的少數個別的戶別,這樣子的話,每一個子公司他持有的戶別可能是2戶3戶,被課徵的囤房稅其實也算相對少,所以在很多規避的手段之下,這個中小型建商是否真的會殺價出清,我覺得不必然,中小型建商除非出現資金的壓力,他才有可能會殺價出清。」

豪宅因為坪數較大,銷售期動輒5年以上,房屋稅的持有成本增加較為有感。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這些豪宅它原本繳的房屋稅就很重,如果再加上囤房稅2.0下去的話,可能一戶被每年被課徵的稅金會超過數百萬元以上,但是這麼高的稅負,會不會促使豪宅業者去降價求售呢,恐怕也還不一定,因為對業者來講,他已經賣了那麼多年,即使他這一個豪宅案便宜出清,他也找不到更便宜的土地來推豪宅,所以對建商來講,算盤他會打的非常精,除非說土地市場有出現價格鬆動的情況,他才可能把房子便宜出清賣。」

房屋稅在地方稅的框架下,難以解決空屋問題,問題核心在於稅制改革,呼籲政府對症下藥才能逼出空屋,落實居住正義。(記者黃梅琴、黃名緒/雙北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