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為「下個世代運算工具」的量子電腦,不僅躍升為美中科技戰的一大關鍵,更讓IBM、Google等科技巨擘爭當霸主,台廠鴻海、台積電也紛紛開始投入鑽研。而台灣中央研究院已經打造出台灣第一部自研自製的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並連線上網,展現強大製造實力。
眼前這台電腦,突破量子晶片製程、控制、量測上的諸多瓶頸,量子電腦具有超越目前超級電腦的運算潛力,全球先進國家都積極投入研發,中研院已成功打造由台灣自研自製的首部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
總統蔡英文:「量子科技強大的運算能力,也將對AI、金融、生醫等領域帶來重大的影響,那我們的目標是要建構台灣自製的量子通訊網路系統,以及能夠真實運算的量子電腦,目前這兩個目標,我們都達到了初步的成果。」
見證台灣量子科技發展里程碑,目前中研院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正式以網路連線方式,提供給計畫合作者使用,超前達成5位元目標,挑戰IBM量子技術優勢。
中研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啟東:「其實5位元已經不是很基礎了,真正的基礎是一個位元跟兩個位元,那個是非常卡關的部分,即使像IBM現在也還很努力的在做兩個位元的操控,這個是永遠跑不掉的,我們也會一直持續開發兩個位元的運作。」
IBM、Google等巨擘爭當量子電腦霸主,鴻海、廣達、台積電、聯發科等台廠也不放過,紛紛開始投入鑽研,更躍升為美中科技戰的一大關鍵。
理論物理學家Michio Kaku:「我們看到中國、IBM、谷歌、 微軟、Honeywell之間的競賽,所有大咖都在這個競賽中,要打造一個可行的、一個高效率運行的量子電腦,因為做這個的國家或公司將統治世界經濟。」
研調機構預測,2023年至2035年量子運算市場規模,將以33%的複合年增長率成長,達500億美元,未來量子電腦引入AI領域,可能為產業帶來變革性影響。(記者曹再蔆、陳柏誠/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