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紅海發生多起商船遭到葉門叛軍襲擊事件,美國攜手英、法等10國組建海上防衛部隊,保護紅海商船航行的安全,有許多海運業者也紛紛避道而行。而全球最大航運巨擘馬士基,執行長柯文勝日前表示,紅海航運暫停可能造成航運被延誤2~4周,導致亞洲空貨櫃短缺,更加劇供應鏈中斷困境。
航運巨頭馬士基執行長柯文勝:「我們決定將部分船隻改道至好望角以南,以到達最終目的地,我們認為這實際上是我們將貨物交付給客戶最快的方式。」
歐亞貿易樞紐紅海,頻頻發生商船遭到葉門叛軍襲擊事件,更加劇中東緊張局勢,還波及到國際海運,導致國內貨櫃三雄得改道繞行非洲好望角,或暫緩航行就地等候。
航運巨頭馬士基執行長柯文勝:「這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航行地點和出發地點,但任何地方的運輸都會有2~4個星期的延誤。」
由於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地處國際航運要道,承載全球約10~12%貨物運輸量,但現在大型航商船隻繞道,不但讓航程更長、運價也更高,而且可能導致短期交貨延遲,更加劇供應鏈中斷的困境,到目前為止,已有價值超過300億美元的貨物航道轉離紅海。
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理事長王清風:「實際上這些相關的電腦零組件是我們主要的,台灣主要的現在外銷主要的產品,歐洲到美國都會受到影響,實際上這次是影響蠻嚴重的,而且很現實的油價也上漲。」
而且紅海發生的危機還影響了石油運輸,促使國際油價反彈,SCFI運價指數更連漲三周,遠東到地中海東岸航線的報價,也大幅上調,例如地中海航線ZMP,明年1月初運價與今年12月下旬的運價相比更是直接翻倍。
台經院產業分析師詹盛元:「至於紅海事件,短期內對於運價月、季度表現會有支撐,但要重回疫情前水準仍有困難,主因目前市場新船壓力偏高,而需求提升力道依舊有限,加上歐洲航線普遍用大櫃裝載,這部分又加深了運價上漲的難度。」
紅海的航運危機,加深了地緣政治影響和物流挑戰,再加上蘇伊士運河乾旱減航還沒恢復元氣,讓全球航運貿易遭遇亂流,還推升國際油價,形成經濟前景的不確定因素。(記者徐芷婕、陳昱志/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