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雖然疫情帶給全球極大衝擊,但台灣的清冠一號卻在這個過程中,找到獨一無二的中醫藥研發模式!其中,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博士是背後關鍵的靈魂人物。在疫情爆發後,他快速帶領團隊,從臨床連結到基礎研究,成功研發出台灣清冠一號和清冠二號,技轉給藥廠,開發出有科學依據的中藥產品,外銷全球60幾個國家。從研發、技轉到量產外銷,首次讓中醫照護成為國家面臨新興傳染病的治療,今年他榮獲「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也讓世界看見台灣。
記者:「魚腥草、桑葉、黃芩,這些看似簡單的中藥配方,是當時台灣新冠肺炎的解方,而這項偉大的背後發明,就是我身邊這位蘇奕彰所長。所長,這就是當時台灣的清冠一號嗎?」
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對,這個是台灣清冠一號的重要組成,特別是魚腥草跟黃芩,那它們呢,有非常明顯對抗病毒入侵跟複製的效果。」
對中藥材如數家珍,全是因為蘇奕彰過去30年來不但有治療「急重難症」的中西醫臨床經驗,甚至力推中藥的教育改革,教導學生用思維推理來做科學的醫學家,所以當新冠肺炎席捲全球,蘇奕彰快速反應,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基礎研究團隊全員動起來。
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從傳統研發一個新藥,要十幾年、要十幾億美金的這樣一個投注,成功的機會還不是太高,所以我們當時就想到說,最快最快的方式就是,當年(台灣醫學之父)杜聰明先生建議的-從中醫的臨床找到好的材料,再回到基礎做驗證。」
研究團隊人員:「這個支架是我們自己做的,因為很多人光給藥,這個老鼠就嗆死了,所以這個要對動物實驗很熟悉才有辦法做。」
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因為根據SARS的經驗,我們定了四期(輕、重、危重、恢復)五方,那後來在研究過程裡面發現可以更精簡,所以我們就變成兩期、兩個方子,也就是清冠一號跟二號,這裡就中西醫的溝通就非常順暢。」
面對一隻陌生的病毒、新興的疾病,必須要建立研究的模式,但光是一劑植物藥,裡頭的成分就有上百種,如何做到品質的監控,更是難上加難。
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在國家的(中藥)藥政管理上,一直沒有做得到,那連日本、中國大陸都做不到,所以這一次我就要求我們的同仁做全指紋圖譜的監控,然後再去做活性的監控。」
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這個就是成分測試,它控制了以後,藥廠做出來,送來如果跟它不合,就回去藥廠重做,活性不合退回去重做,所以我們一直反覆在做這些事,那你可以想像14家藥廠要做多少次。」
沒日沒夜的完整監控,為的是讓台灣的清冠一號品質穩定度接近百分百,而這樣的控管,不但是全球首創,還首次把創新的中藥處方技轉給中藥業界,外銷到全球60幾個國家。
考試院院長黃榮村:「被影響的人大概恐怕都是已經超過300萬人了,而且被認為是非常成功的一個中西醫結合的範例。」
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副所長邱文慧:「以前呢,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是以西藥研究的方式,以藥來做開發,希望能夠到臨床應用,但是因為中醫它是一個經驗醫學,透過蘇奕彰所長他的一些臨床經驗,我們可以把他在臨床上觀察到的療效,透過我們手上團隊很強的基礎研究來做驗證,然後來讓它發揮最好的療效。」
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肺炎的時候,肺裡面就有一點點,X光看到一點點白白的,吃了清冠一號以後,病毒被壓制了、被清除掉。」
或許是骨子裡強烈的使命感,讓蘇奕彰這輩子都為台灣的中西藥整合盡心盡力,這一回,台灣的清冠一號不但讓世界看見台灣,還創造了超過新台幣50億元的經濟效益,他並榮獲「2023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的殊榮。
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所長蘇奕彰:「醫學科學可以解決有效性的競爭力,那農業科技發展的結果,可以解決生產成本的競爭力,只要這兩個出來,我們可以超越日本漢方醫學的經濟產值,我們可以帶動讓台灣成為全球在整個傳統醫藥產業上最具有優勢的國家。」
痛苦會過去,美好將會留下,蘇奕彰深信傳統醫學只要經過一個轉譯,就能在現代醫學教育裡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未來在中西醫整合的研究下,有望解決更多醫療難題。(記者張琬筑、余建宏、劉鑫昌/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