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電動車是最被看好的兩大產業,但是在通膨影響下減少消費、還有電動車問世已經10年,消費者的新鮮感消失,以及電動車價格普遍偏高的情況下,預估2024年的全球電動車銷售將放款,比起2021年以倍數增長、明年電動車的銷售增幅可能只達到20%。
壓模、成型,電動車龍頭車商的超級工廠,獨步他廠的壓鑄機,仍一個接一個不懈怠的工作,讓特斯拉的年銷量從2019年全球銷售30萬台,年年增長到了2022年125萬輛,預估今年將達到180萬台,但是車雖然是越賣越多,全球市佔卻是節節削減,在2022年已經下探到12.2%。
安侯建業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2021年就突破一千萬台
那每年大概都是五百萬,到六百萬台的數量在成長,不過也有點詭異的,就是到2023年就是(增幅)降到400萬台,那每年的成長,降到400萬台的時候,大家就有點懷疑說,那是不是電動車的成長受到一些其他的影響。」
為了鞏固市占續衝銷量,特斯拉啟動降價策略,希望以價格衝刺買氣,不過大廠的降價,在市場卻掀起漣漪,讓各大車商備感壓力,從今年10月來以來,英國電動車降幅11%最大、還祭出了電動車優惠車貸利率催買氣,美國今年的電動車折扣方案也暴增了兩倍,反應在價格上也有10%降幅,而中國市場的反應更是激烈,在價格戰之下,車廠的經營越發困難。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分析師王忠慶:「成長力道放緩的情況下,業者彼此的競爭的關係一定會更加激烈,小廠就面臨非常大的困境,那大廠像特斯拉、像比亞迪、像歐洲的傳統車廠也非常積極進攻電動車這個領域,小廠的萎縮,反而是對於代工廠來講,是影響會比較大。」
車市也面臨大者恆大,小廠難以生存的激烈競爭,繼而影響為車廠代工寄予厚望的廠商,而展望2024年,不但特斯拉、通用、福特都釋出了放緩電動車產能的看法,而且預估2024年全球電動車總體銷量,雖能突破2500萬台,卻也只比2023年增加500萬輛,增幅也放緩到20%,與前幾年的高峰相比是大幅放慢了,而且車廠間的價格戰,更是讓電車的價格焦慮浮出檯面。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分析師王忠慶:「(消費者)預期心理,會不會再繼續降價,所以有可能會影響到遞延購買的情況。」台經院產業分析師楊家豪:「通膨造成消費者的購買力減弱,那當然現在電動車的價格相比一般的燃油車,或者是混合動力車來說,它的價格還是比較高的,所以如果電動車沒有辦法,很明顯的降價的話,那對於整個電動車的銷售市場會有一定的影響。」
除了電車市場出現價格焦慮之外,電動車量產問世也邁入10年關卡,消費者的新鮮感消失,同時首批使用者釋出的口碑體驗口耳相傳也影響了電動車的銷售。
安侯建業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在前一波使用者大概已經經過3到5年的時間了,那對於這一批嘗鮮的消費者,他其實已經有發現有幾問題,第一個就是充電樁其實還是沒有很普及、第二個電池的續航力其實還是不如預期、電動車現在普遍(續航里程)是落在400到800公里這個範圍,那通常我們還要再打個八折。」
再加上現今鋰電池的技術,發揮面臨瓶頸,讓2024年的電動車市邁入銷量續增,但其實是車廠整隊的關鍵一年,要從生產成本著手電車技術革新、跟價格突圍、才能突破2024年的銷售瓶頸,讓電動車銷量蟄伏再起繼續引領風潮。(陳盈卉 奚詩超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