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也要跟上AI趨勢,透過最新機器學習,以及面板廠裸眼3D技術,能夠在10分鐘內,完成患者器官立體圖,甚至能360度檢視,清晰還原腫瘤位置,加強精準醫療;還有工廠常見的機械手臂,也能投入化療藥品調配,不只更能減少人為誤差,更大幅降低醫護勞力。
裸眼3D立體成像,一眼就能清楚看見肺部動靜脈、肺動脈位置,精準定位患者病灶。
新光醫院院長侯勝茂:「經由這個AI 3D我們就可以來很精準的來知道病灶的所在,來讓我們的開刀變得比較容易。」
導入AI技術只要短短10分鐘,就能完成過去要耗時半鐘頭以上的術前影像重組,將珍貴醫療能量留在刀台上。
新光醫院醫務秘書暨胸腔外科主任張益誠:「這個產品主要就是教會電腦,怎麼去辨別出我剛講的動脈、靜脈、氣管,他就會在後台作業,10分鐘左右就會組出一個影像,這些我想就可以大幅減少醫療人力不必要的使用。」
術前診斷、術中導航、醫學教育通通都能加入科技元素,行動醫療部分還有群創首創雙面觸控公衛筆電,透過畫面來說話清晰影像溝通,更改善醫病關係,就連工廠自動化常見的機械手臂,都能加入醫療體系。
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在密閉的環境底下使用自動化的機器手臂來抽藥,他非常的安全而且非常的精準,那麼這是他最重要超越人工的一個地方。」
儲放、辨識、抽藥、混合「智能化療調劑機器手臂」能有效避免護理人員暴露在危害性藥品環境,更能減少人為誤差確保藥物一致性。
群創光電總經理 楊柱祥:「醫療3D影像一定會持續增長,然後醫療要用的手術型的整合顯示器會增長,同時智慧醫院的推廣,也會需要人機介面,更多機器用,所以會更多的顯示器,在這個領域上面年複合成長率是相當的顯著。」
科技與醫療串聯,為台灣醫護人員省點力,更將智慧醫療延伸到偏鄉,同時也為面板產業開拓更多利基型應用的可能性。(記者唐立臻、詹明樺/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