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非凡最前線
LINE Pay規劃上市櫃 藍新拚年底公開發行
面對擁有龐大用戶的LINE Pay準備上市櫃,既有的第三方業者如綠界及藍新則表示,雙方的市場仍有區隔。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面對擁有龐大用戶的LINE Pay準備上市櫃,既有的第三方業者如綠界及藍新則表示,雙方的市場仍有區隔。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字級:
A+
A-

用戶逾千萬的第三方支付業者LINE Pay(連加網路),17日已公開發行,未來將朝上市櫃規畫。智冠旗下第三方支付子公司藍新科技也預計年底公開發行,大宇資轉投資的紅陽科技則表示,正朝此方向努力中。

LINE Pay2015年成立,實收資本額為6億元,主要股東除LINE母公司外,還有台北富邦銀行及聯邦銀行。據之前揭露的資料,2022年10月底用戶達1,100萬人,迄今支付據點逾50萬。2022年前10月份的交易金額金達4,342億元,總交易筆數達5.4億筆。

據近期公開說明書顯示,LINE Pay的2022年營收36.19億元,年增73%,稅後純益4.39億元,年增200%。每股稅後純益8.04元。2023年上半年營收21.98億元,年增34.2%,淨利2.3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3.94元,與2022年同期相當。

LINE Pay目前為第三方支付,只能經營代收付款項,其他如轉帳、儲值等進階金融服務,則是與一卡通合作。LINE Pay多年前曾入股一卡通,2021年撤資,目前雙方僅業務合作關係。

據法令規定,當第三方支付業者的日均交易額達20億元以上,就需要申請電支執照。但該公司表示,日均成交額在2023年還不會達到20億元的門檻。

但有鑑於未來有機會走上電支業務,LINE Pay今年挖角前一卡通董事長張修齊擔任執行副總一職,為未來LINE Pay申請電支執照預做準備和規畫。

面對擁有龐大用戶的LINE Pay準備上市櫃,既有的第三方業者如綠界及藍新則表示,雙方的市場仍有區隔。綠界及藍新最主要的企業客戶為網路商店,而LINE Pay則是在實體零售較有優勢。

智冠子公司藍新科技,2023年前三季的獲利為0.27億元,低於去年同期的0.6億元。紅陽科技2023年順利由虧轉盈。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Line@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