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生產驅動模式 台灣2次經濟奇蹟靠「創新」
字級:
A+
A-

過去講到GDP成長,都是靠生產要素驅動,也就是說,哪裡有便宜的土地價格和廉價勞力,就代表哪裡有產業競爭力,但現在台灣已經發展到創新驅動的成長模式,也就是企業要注重全球供應鏈多元布局、減碳行動,以及勞工環境如何和國際接軌,才叫做提升競爭力,專家呼籲,台灣要用新的產業思維,打造台灣成為經濟日不落國。

上釉、燒結、出爐,誕生出一個個黑亮的陶藝作品,很難想像這珍貴的釉料竟然是來自台電的最大廢棄物-煤灰。

90%的台電煤灰都能回收,除了變成釉料,還能結合水泥,加壓製成防水隔音磚,而用電大戶中鋼也早已擁有全台最多的屋頂型太陽能光電,當屋頂都蓋滿時,4000坪的太陽能板就蓋在再生水池上方,形成水電共生吧!

念過經濟學都知道,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和勞動力等,企業習慣追求便宜水電和低廉勞力,用高成本的綠電或額外花錢回收再生,被認為是降低競爭力,但是當GDP是由創新來驅動,而不是由生產要素來驅動時,「永續價值」就取代了短期價格。

副總統賴清德:「我們如果有心要打造第二次經濟奇蹟,必然是在創新驅動的經濟模式之下,軟硬兼施,既重硬體、也要重軟體。」

甚麼是創新驅動、軟硬兼施?有學者舉例,半導體最先進製程技術所需要的所有產業供應鏈,從極紫外光微影設備到光阻劑,再到EDA晶片設計軟體,全都出自法治程序透明的民主先進國家,因此半導體業者布局歐、美、日,不是因為生產要素驅動、要去找更便宜的水電或降低人事成本,而是為了要增加韌性與分散風險。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大家看到的不是只有價格,看到的是價值,創新的目的就是要讓你可以永續經營,要可以永續就必須具備大家強調的韌性,就是要有多國布局,它是到法治體系完整的國家,不是在要求關稅降低,而是在於我的勞動環境如何對接,我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如何對接,這樣就是在回應大家什麼叫做創新驅動。」

專家說透過碳定價,引導企業達成碳中和,並且改善勞動環境,讓人才成為企業價值,而不是只看到人事成本,這些都是在擺脫生產要素、邁向創新驅動,而且不說別的,光說擁有保護智慧財產權與資訊安全的法治觀念,就比起只有便宜的土地、水電有價值得多。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研究員兼資深副執行長顏慧欣:「創新驅動的經濟模式就是軟體、硬體並重,未來美、歐、日國家民主供應鏈夥伴中,會更要求ICT產品資安標準、開源軟體的標準、AI安全標準,也意味著台灣只要創新投入研發,就能搶下市場商機。」

高雄立委參選人李柏毅:「5G、AIoT產業牽涉到資安的問題,對岸是拿不到這些生意的,台灣在這一方面則是非常可能有很大機會發展的,這些在高雄軟體科學園區也如火如荼進行。」

因此專家們的結論是,中美貿易戰後,如果美、中兩大陣營的市場和投資環境 被切割開來,從中國撤出的外資或台商要尋找去處,台灣憑藉著法治社會與成熟供應鏈,就算生產要素不是最便宜,也依然能吸引投資人青睞。

新竹市立委參選人林志潔:「中國還利用過很強大的武器、叫做『反競爭法』,他會說外國生意在中國構成不公平競爭,他就去搜索,搜索完你怎麼知道他把你的機敏資訊帶去哪裡,會不會流到你的競爭對手手上,你根本就不曉得道。我認為台灣的投資環境在各個方面的條件絕對都比中國好,各方面的穩定度、還有法治作業的透明度,還有我們反貪腐的程度,絕對都是比中國好的。」

而且要增加台灣產業競爭力和投資環境,現在是洽簽國際貿易協定的大好機會,因為美國的對外貿易也不再只看市場開放,而是專注價值認同。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研究員兼資深副執行長顏慧欣:「拜登政府開創了一個新的非典型貿易模式,談價值認同這種貿易協定,我覺得對台灣來說都能符合民主先進聯盟所期待的標準,包括勞工的標準、環境、自由市場經濟,台灣要把握這個機會。」

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與韌性,讓台灣成為「經濟日不落國」,不只是口號,而是該趁著天時地利乘勢而起。(記者綜合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廣告]休息一下,增值財富,也要投資健康喔↓↓↓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
跳過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