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貢丸賣到蓋觀光工廠 日產萬顆年賺五億元
嘉義這家貢丸大廠,不僅投入現代化設備提升產能,還砸7,500萬蓋觀光工廠,每年營收超過5億元!
▲嘉義這家貢丸大廠,不僅投入現代化設備提升產能,還砸7,500萬蓋觀光工廠,每年營收超過5億元!
字級:
A+
A-

台灣人愛吃貢丸,商機龐大,讓嘉義這間從養豬場起家的貢丸大廠,砸7,500萬元蓋觀光工廠,遊客能現做現吃貢丸,還能了解生產流程。第三代老闆陳建志從科技業回家接班,投入五百萬元打造自動化水煮機烹煮貢丸,雖說一開始遭員工質疑,但他花了三年時間說服員工,成功提升2.3倍產能,如今光是貢丸一個品項,每年就能為他賺進五億元營收!

來到嘉義這間,全台第一間貢丸觀光工廠,小朋友不僅能DIY製作貢丸,品嘗貢丸的美味,還能知道這一顆顆貢丸,究竟是如何誕生。

讓台灣貢丸走出國門,賣遍全球十七個國家,陳家製作貢丸的祕密基地,就在嘉義大林,每天一早開工就馬不停蹄。

總經理陳建志:「因為我們用的肉,是用豬的新鮮的前後腿肉,然後後腿肉它本身,那個纖維比較適合打這種貢丸,那對口感會有比較大的幫助,其實從以前到現在,在豬隻養頭數慢慢減少,然後那個豬價上揚,有時候這個成本,我們覺得我們團隊還是認為說,要維持消費者的口感體驗,這一個很重要。」

陳建志走在產線上緊盯每個流程,他說公司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都要感謝當初阿公打下來的基礎。

總經理陳建志:「從第一代我阿公那個時候開始,我阿公陳跳,他在賣豬肉的時候,其實那個時候很辛苦。因為在鄉下賣豬肉不好經營,那個早期是在三合院自己養豬,然後自己圍起來這樣自己殺,所以那個時候在做豬肉這一途,其實阿公也是花了很多心思,在這個過程中我爸爸覺得,這樣子一個小規模的畜養跟屠宰太辛苦了,然後量也做不大,所以爸爸就把那個食品廠跟屠宰場,蓋起來這樣子。」

陳建志的爸爸,第二代老闆陳和春,看見貢丸有市場潛力,開始把重心從前端的飼養、屠宰,延伸到肉品加工生產貢丸,名氣愈來愈響亮,但2011年的一次禁藥風波,讓全台灣多家貢丸廠受到牽連。

總經理陳建志:「所以那個時候,在接管的時候遇到這個事件,也是很低落,那要怎麼去控制這個環節,我們就是成立一個實驗室,然後每一桶漿,我們都要親自驗,驗說你有沒有那個用藥、畜牧用藥的問題,因為對畜牧業來講,死了一頭豬,他們就覺得是虧大了,所以他們會在這個維繫,這個豬的生命的時候,他們就會加一些,可能過量或者是說,一些不應該加的畜牧用藥。」

當時工廠捲入食安風暴,倒掉無數桶肉漿,損失近百萬元,陳建志接手之後,毫不猶豫砸六百萬元成立檢驗室,想辦法度過危機。

總經理陳建志:「內部管控你有一個實驗室,你才能在製程途中,然後去拿那個漿去做化驗,驗出來我們才可以做品質的放行,或者是NG品,我們可以檢驗到像一些氯黴素、四環黴素,然後像這種磺胺劑,然後還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然後還有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群,然後那個微生物,其實要檢驗東西每個都要經過把關。」

不只管理模式很科技,就連貢丸口味,陳建志也大膽顛覆傳統,開發出芋泥、蔥香口味,讓品項更多元。

這些年,陳建志把重心放在這座貢丸觀光工廠,身為第三代經營者,他還有好多話想要告訴來訪的遊客。

總經理陳建志:「雖然,消費者已經對我們的品牌已經有認知,但是到要讓怎麼讓消費者對於這個品牌的黏著度,或者是品牌的文化,或者是這個產品它背後的故事精神價值,那我覺得應該要透過觀光工廠,把這個一連串的從我們怎麼起家,然後到品質的堅持告訴給消費者。」

帶著工廠一步步打怪闖關,陳建志要靠自己的實力證明,這一顆顆小小的貢丸,不只能在台灣本土站穩腳跟,更能走向國際。(記者黃薰逸、吳偉民/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