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非凡最前線
清大高材生點木成金 廢材翻轉出破億價值
無煙木炭也能拿來種盆栽!這可是炭業二代陳偉誠的最新創舉,因為從小看父母賣炭辛苦又過勞,從求學時期就立下志向要讓傳統製炭產業翻轉出破億價值。(記者余建宏/攝影)
▲無煙木炭也能拿來種盆栽!這可是炭業二代陳偉誠的最新創舉,因為從小看父母賣炭辛苦又過勞,從求學時期就立下志向要讓傳統製炭產業翻轉出破億價值。(記者余建宏/攝影)
字級:
A+
A-

木材除了燒成木炭拿來烤肉外,還有什麼其他的用途嗎?73年次的清華大學高材生陳偉誠,從小看父母賣炭辛苦又過勞,不但全身弄得髒兮兮,還得忍受他人的異樣眼光。所以他從求學時期就開始鑽研,如何讓傳統的製炭產業轉型與廢木再生結合。他是如何賦予這些廢材新生命,發展出木作、木炭、木酢液三類別的一條龍產業,讓廢材也能成為一門好生意?

樹藝師 顏嘉潤:「大家不要看攀樹,只靠一條繩子很危險,我們用的裝備,都是經過國際認證的,所以它每一個承重,就大概兩萬三千公斤。」

猶如自備「隱形梯」般,只見樹藝師顏嘉潤,一邊移動繩結,一邊奮力地往上蹬,不到一會兒,竟攀爬到八米高。

樹藝師 顏嘉潤:「我們通常上去都會把一些枯枝打下來,不然風吹砸到人,那也是危險,再來就會把一些過長的枝條修剪掉。」

背著二、三十公斤的裝備,遊走在樹冠層之間,這時樹藝師,彷彿變身成空中理髮師,幫這棵高大又茂密的樟樹,打薄剪短。

樹藝師 顏嘉潤:「我們比較耗時間,這樣子養出來的樹,又高大又健康,希望樹能夠提供給我們效益。」

有別於傳統修剪完,樹木光禿禿的模樣,如此友善的修枝,不但能讓和煦的陽光灑落下來,而這些不要的廢材,還能被清華大學高材生陳偉誠點「木」成金,他說這都要歸功於父親超過一甲子的木工絕技。

創辦人 陳偉誠:「因為清華大學每年不要的樹,一年要花一百多萬修枝、載運、燒掉,所以就看哪些樹要修,修完之後可以用在哪裡。」

這一間被父親停擺多年的老木工廠,在陳偉誠接手後,已成為繚繞木頭香氣的免費工作站。

創辦人 陳偉誠:「我把它重新打開來的原因,是因為我希望讓台灣更多想要創業的年輕人,對林業有興趣的年輕人,可以比較低的門檻,先加入嘗試體驗林業的一個發展。」

對創業者特別能感同身受,或許是因為陳偉誠從小,是苦過來的孩子,父親創業失敗,家中負債上百萬,家裡只好靠賣炭維生。

創辦人 陳偉誠:「我覺得我創業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想榮耀我的父母親,我想要證明,做木業木炭這一行的人有未來。」

這些修枝好的樹木,大約120公分長,必須經過半年的曝曬乾燥,才能放進窯爐中,而且還得一根根排排站好。

竹炭窯老闆 范源發:「這樣疊起來,它的空氣比較好流通,所以它的溫度,可以燒比較高。」

創辦人 陳偉誠:「老闆一直在強調,燒製的溫度要很高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木材炭化會很完整,這種炭在除濕、除臭上就非常合適,而且有抗菌的效果。」

一般傳統的木炭窯,最多只能燒到三百多度,而這一座矮矮小小的竹炭窯,經過暖窯供火後,有時還能破千度,但木材經過高溫炭化後,還得經過長時間的降溫才能出窯。

創辦人 陳偉誠:「你看燒得很漂亮,這個大概燒了20天左右的時間,你可以看到它燒得非常完整,光澤都很漂亮。」

燒到純精的龍眼木,雖然已成了千年礦物,但仍舊保有最天然的髮絲紋,更加耀眼奪目,2004年當陳偉誠還在念大學時,住在窯爐邊的他,每天都在思考,這些烏漆墨黑的木炭,到底還能有什麼用途。

一個因緣際會下,陳偉誠循線找到日本國寶級大師鳥羽曙,在台灣苗栗縣三灣鄉,建造的第一座示範窯,當下的感動和悸動,至今記憶猶新。

創辦人 陳偉誠:「當時日本人鳥語老師就有告訴我們,其實在把木材變木炭過程中,還有一個很棒的副產物,就是木酢液,它有很棒的天然酸,可以作為日常清潔劑的一個主成分。」

把每筆錢花在刀口上,是陳偉誠畢業後,一路走來的創業哲學,因為他的人生,不想再背負任何借貸的壓力。

創辦人 陳偉誠:「我就是一邊做社區導覽,一個月領一萬七千塊,然後就用這個錢再去創業,這樣大概做了四到五年的時間。」

儘管創業的路上再苦再累,陳偉誠始終堅持不懈,尤其是當他看見,原本全台灣每年約有一千公噸的修枝倒木,因無法進入回收體系,而被送往焚化爐焚燒,如今在他投入一套完整的森林循環後,一年不但可以回收六百公噸的林木修枝,還能創造出約360萬的經濟價值,這樣的數據,讓他更加堅信,一切都值得了。

創辦人 陳偉誠:「我們會從林業疏伐的派遣,到加工再運用,網路的銷售,甚至後端的炭,跟酢液的化工品、清潔用品,甚至生活週遭用品,都可以產生出很大的利益價值,營收累積起來大概是破億元的一個水準。」

創辦人 陳偉誠 vs妻子 謝惠婷:「這個我覺得可以當聚寶盆耶,這個應該很美。」

每一回燒出來的木炭,總會有零星幾塊,形狀奇特,完整性高,還剛剛好形成一個碗狀的凹槽,獨具慧眼的夫妻倆,索性在上頭種起植物來。

創辦人 陳偉誠:「我覺得這個太漂亮了,捨不得賣,捨不得讓人家拿去燒,還可以做什麼用,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因為切身經歷過賣炭人的辛苦,所以當陳偉誠有能力時,更希望身體力行,改變製炭產業,他深信只要每個人,用行動實踐森林循環的價值,台灣的林業勢必能永續發展。

(記者張琬筑、余建宏/專題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