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在西非、東南亞是主要產地。不過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近年收成不如預期,還一度導致國際可可價格飆破新高。未來有沒有足夠的可可,能夠滿足巧克力的消費需求也成為關注議題,因此國際間現在都在響應永續栽種,而越南就是這項可可溯源計畫的發源地!跟著我們的鏡頭直擊,來自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可可豆,從產地到餐桌的旅程。
陽光灑向果園,踏上濕潤的泥土,穿梭在樹叢間,飽滿的可可豆暈染般的漸層色澤,剝開豆莢,透白果肉飄散著似椰子、又似熱帶水果的特殊果香。直擊巧克力的美味密碼,來自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可可豆,從產地到餐桌的旅程。
越南特派記者蔡佳芸:「正逢可可收成季節,我們實際體驗採收可可,像這樣(豆莢)紅紅黃黃的顏色就代表可可已經成熟了,可以採收。而當地可可農跟我們說,其實種植可可要把關的條件特別多,因此每兩個禮拜就會有一名『可可醫師』來到這邊協助農民,怎麼樣在雨季防止害蟲?怎麼樣在乾季有效的撒水?才能種出品質優良的可可。」
斜切樹皮再固定,將高產可可樹的枝條嫁接到低產的老可可樹上,像這樣的接枝技術能幫助農民穩定產量與收益,同時兼顧農林生態。越南被選為可可產業永續循環的發源地,在當地推行的追溯計畫已有超過1600名農民投入。
越南檳椥省可可農夫Mr. Van:「加入可可追溯計畫後,我有很多獲益,包含收入及可可樹的品質提升,例如我種植的可可豆每年收成就成長3~5噸。」
在追溯計畫的保障下,當地可可農每賣出1公斤可可,可多獲得歐元10分 ,換算每年增加1~2個月收入 ,突破過去相對低收的產業環境。
一袋又一袋收成,手工摘取可可果肉要趁新鮮載去販賣,而產地的「收成發酵中心」每日專門收購這些農民的可可豆,一條龍製成巧克力原料。
只見足足200公斤過濾雜質、檢測完糖度,要迅速進到木箱發酵4~6天,這關是決定風味成敗的關鍵,最後則要藉「陽光」來熟成。
越南特派記者蔡佳芸:「發酵完的可可就要進入最關鍵的乾燥步驟,在這一座日曬中心,每一批可可都要曬足足10~14天,才能將可可的濕度從60%降到7%。」
一番功夫製成入口及化的可可膏,正是巧克力的原料。全球可可消費需求龐大,不過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西非等主要產地收成不如預期,導致可可價格在過去一年狂飆47%,牽動市場變化,再加上產業鏈一直以來面臨著種植高齡化、農民受剝削、森林砍伐和童工種種難題。
國際烘焙原料商越南總經理Gricha Safarian:「因此我們決定制定一項計劃,來解決這兩個關鍵問題,一個是農民的生活收入,第二個是透過發展永續條件來保護環境。」
克服甜蜜黑金背後的困境,國際間都在響應,烘焙原料商焙樂道的追溯計畫,至今推行全球多國;還有雀巢及百樂嘉利寶也用行動拋磚引玉。
而台灣的烘焙業者更宣布,從終端商品力挺永續原料。
一層接一層抹上鮮奶油,鋪成誘人千層蛋糕,最後是濃郁的醇黑巧克力當淋面壓軸!連鎖超市人氣烘焙品光一天產能就上看一萬盒,研發出符合消費市場的口味,也呼應永續認證的趨勢。
台灣連鎖超市行銷部經理欒美雲:「就開始陸續導入這個可可溯源的豆子,希望我們用的原物料,其實是在從上游的這一端就有很好的控管,讓消費者知道說,其實你吃的這個每一個巧克力原料製做的甜點、麵包,都是可以知道它原物料的來源,知道它的故事是什麼。」
食品大廠、連鎖通路都發揮力量,從種樹到品嚐巧克力,如何提升經濟作物的價值,就是走向「循環經濟」。(記者蔡佳芸、尤彩礽/越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