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最近因為嚴重乾旱,導致水位下降,管理當局宣布,要降低每天可通行的船舶數量,繼8月份從正常的36艘下調至32艘後,現在再減少1艘到31艘,預計11月份開始實施,加劇塞船危機!而且巴拿馬的旱季可能會提前開始,預估明年4月份,當地水位會接近歷史低點,屆時可能衝擊全球海上貿易。
從空中俯視,海面上大大小小的運輸船,都停下來排隊進運河,全球塞船惡夢再加劇,因為嚴重乾旱,巴拿馬運河管理當局宣布,每天通過的船舶數量,要從正常的36艘次,最新減到31艘次,大大衝擊全球供應鏈。
記者查克·霍爾頓:「巴拿馬運河現在水位很低,因為聖嬰現象導致乾旱,這不是氣候變遷,這只是正常的天氣現象,但水位非常非常低,因為運河不能儲水,它們必須限制通過運河的交通量,減少了大約20%,這顯然讓巴拿馬損失了數百萬美元。」
身為世界上最繁忙的運河,巴拿馬明年卻還可能更加乾旱,就怕缺水危機來不及緩解,運河管理局表示,11月起將開放9艘船通過「新巴拿馬型船閘」,試圖把海上貿易風險降到最低。
企業家播客 Patrick Bet-David:「你跟我購買的40%的東西,都是透過巴拿馬運河運輸,而且因為乾旱問題,船隻都在等待,原本5天半到6天半,就會抵達的物品,現在要花上18到21天,你跟我都在買這些東西,所以很多船必須要繞開。」
只是對航運業者來說,不只在運河外等待的燃油跟時間成本,連吃水深度也規定減少,載的貨變少了,恐怕衝擊到接下來的營運表現。
資深分析師白易弘:「每艘船的成本增加10-15%,這中間包括無法滿裝出航,因為它有吃水的下限的上修,貨櫃運三雄在第四季,可能有訂單但是在營收上面,沒有辦法呈現一個轉虧為盈的狀況,尤其是在萬海或是陽明。」
分析師預估,貨櫃運業者在第四季到明年第一季,恐怕將呈現「旺季不旺」的情形,加上油價高漲加大虧損,不論是散裝、貨櫃運,在巴拿馬運河限航令下,日子恐怕不好過。(記者 高昱晴、尤彩礽/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