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美學者:台積海外設廠 台灣優勢仍在
史蒂芬·華特指出,所謂「去全球化」的說法並不代表全球化已然消失,台灣供應鏈有半導體強項,不會輕易被取代。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史蒂芬·華特指出,所謂「去全球化」的說法並不代表全球化已然消失,台灣供應鏈有半導體強項,不會輕易被取代。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字級:
A+
A-

台灣的國際地位十分特殊,包括芝加哥大學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等多位重量級國際學者10日表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角色吃重,不該輕易以個別政黨的政治目的挑釁中國大陸,一旦擦槍走火,除危及台灣製造業的發展成果,更將改變全球化競合態樣。

美國學者認為,台灣普遍認為「中共攻打台灣,美國會保衛台灣」,從美國的觀點,應是「美國基於防制中共擴權,在中國大陸旁邊的台灣被武力侵犯,是會出手阻止」,出發點不是保衛台灣。

台灣自己若不時以政治言語挑釁對岸,特別是台獨論述,就要有時時武裝自己的準備,這些都不是國際社會所樂見,對台灣完全沒有益處。

東南亞影響力聯盟(SIA)11日在台北舉辦《2023國際地緣政治高峰論壇》,包括芝加哥大學傑出服務教授米爾斯海默、政治學名譽教授查爾斯.利普森(Charles Lipson),及四位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格雷厄姆·艾莉森(Graham Allison)、史蒂芬·華特(Stephen Walt)及芮納·米德(Rana Mitter),還有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等七位國際關係重量級學者皆將與會。SIA理事長黃齊元強調,論壇是推動兩岸多元對話,避免誤解或作出錯誤的決策。

本報於會前獨家進行訪談,米爾斯海默表示,從國際角度看台灣,一方面廠商要維持參與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一方面人民又覺得和中國大陸是「各自一方」,實際言之,若台灣在政治上訴求獨立,必定同時引來供應鏈災難;而護國神山台積電因「去全球化」因素到美、歐、日設廠,台灣擔心核心優勢消失,也不會真的發生。

華特指出,所謂「去全球化」的說法並不代表全球化已然消失,台灣供應鏈有半導體強項,一如中國大陸有電動車強項,都不會輕易被取代;台積電是基於拜登政府要求而設立美國廠,美國勞工條件和高成本很明白就輸了台灣,該廠五年內不可能改變現階段的半導體供應鏈生態,不會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生態真正發揮綜效。

米爾斯海默也指出,目前美國菁英層級多在經濟或外交上和中國大陸「脫鉤」,但美國問題在於受制各種利益集團相互制約,不同黨派相互制衡,無法形成強有力的持久戰略,近日中國華為公司推出新款旗艦產品Mate 60 Pro智能手機,讓中國大陸重建創新科技的信心,他在2019年與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單獨對話近一小時後,深感華為的競爭者地位會有機會再起,因為全世界歷年來的冷戰時期,對立國家彼此間還是存在「競和關係」。

利普森認為,在全球化發展過程,每個經濟體仍要慎重思考國家風險和國家安全,台灣若基於安全要脫鉤中國大陸,執政者、廠商都要預想好,「還有哪些市場可以取代、並帶來至少均等的收益?」;若是中國大陸市場對台灣經濟是難以取代,就應兩岸保持良好且有益的溝通,尤其台灣顯然在形勢上較居於劣勢。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Line@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