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法說會另一項焦點就是「海外布局」,董事長劉德音坦言,目前美國亞利桑那廠面臨挑戰,4奈米製程量產時間將從原訂的2024年底延後到2025年。各大外資追問重點放在AI、毛利率,對此前外資分析師聚芯資本合夥人陳慧明認為,台積電展望是「中性偏負面」,未來AI發揮實質貢獻還需要時間。
TSMC招牌高掛在美國亞利桑那廠,從空中俯瞰整個廠區,吊臂怪手來回趕工,因為建廠進度比預期落後,台積電再派數百名員工,火速趕到美國拚進度,董事長劉德音坦言,確實遇到挑戰,4奈米製程將延後時間量產。
台積電董事長 劉德音:「我們現在面臨特定的挑戰,因為缺少建置半導體設備的人力,我們正在著手改善狀況,包括調度台灣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去短期訓練當地人員,我們預期4奈米生產時程,會延到2025年。」
台積電並未提及高雄改生產2奈米製程,僅強調繼續在台投資並擴大產能,外資格外關注,美國政府態度。
Arete Research資深分析師 Brett Simpson:「可以談一下關於晶片價格在美國和台灣生產的差異,先前創辦人提到,美國生產高出50%成本,可以再重新幫我們釐清是否真的如此高?以及美國政府提供給台積電的晶片補助,何時會有回音?」
台積電董事長 劉德音:「美國政府也決定補貼我們的供應商,不過一切還在作業中,能夠降低多少成本,我們也尚不清楚,不過我想不管如何,我們會強化定價,保持我們預期的利潤目標。」
美國狀況動態改變,台積電也持續調整,看完整場法說會,前外資分析師聚芯資本合夥人陳慧明點出,台積電展望中性略偏向負面。
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 陳慧明:「我覺得中性偏負面的原因幾個,第一個就是說營收,營收就是又調了嘛(下修),再來是毛利率就是大家接下來會關心的,台積電之前股價就是被毛利率影響,所以在明年的毛利率,大家會開始擔心,但AI這部分是正面的東西,因為AI的單價其實是蠻高的,但AI他需要一點時間。」
各界屏息以待的台積電展望終於釋出,就看能否發揮一錘定音效果,讓市場前景更加明朗。(記者劉至柔、蘇韋銘/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