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牛家族中,除了神戶 松阪、近江牛之外,還有來自日本岐阜高山的飛驒牛肉,近年在台灣享有高人氣,而飛驒牛所飼養的環境因海拔較高,飼料餵養還須嚴格把關,因此不論是肉質切面的細緻油花,都深受台灣饕客們的喜愛,而這次業者也將飛驒牛打造出不同的創意料理。
A5和牛放上烤盤滋滋作響,肉質上綿密的雪花油脂,陣陣清香撲鼻而來,業者引進整頭飛驒牛,特別選用肉質柔軟且稀少的部位,肩胛與羽下翼板作為燒肉,現在不用遠赴日本,也能享用頂級 黑毛和牛。
高檔燒肉餐廳經理 林姵吟:「第一個它是品牌牛,那在相對我們使用的等級一定是A5、BMS有10-11以上的這樣的等級,相對你吃多了,你一定會覺得膩口,所以就是我們會用不同的料理手法、不同的熟度去呈現不同的部位跟它的特色,這樣的一個類型的餐廳基本上,我們平常的就是平假日的那個訂位都已經大概到8成。」
在日本和牛中,除了神戶、松阪、近江牛之外,來自岐阜高山的飛驒牛肉,因飼養的環境海拔較高,以及經過嚴格把關的飼料餵養,因此不論是肉質切面的細緻油花,還是炙燒、炭烤後在舌尖上的口感,都深受台灣饕客們的喜愛。
民眾:「 差別主要是在於它的油脂,就是會讓人覺得更順口跟細膩的感覺,如果有搭配一些比較清爽的配餐,整體吃下來會覺得更舒適。」
這波夏季飛驒牛祭,有美福乾式熟成牛排館,將飛驒牛做成海膽風味脆皮飛驒和牛丸子;晴山日本料理,以經典日式料理手法放進壽喜燒及涮涮鍋裡;還有HATSU yakiniku燒肉餐廳,則是透過創意,以飛驒牛赤身芯部位推出飛驒牛春捲。
燒肉店 蘇店長:「我們上去幫顧客烤的話,我們不會烤到太久,我們大概就是一面會呈現一點點的金黃色,另外一面的話會是灰色,開胃冷湯的部分我們是使用台南新鮮的玉米下去做,那就是不會讓顧客這麼的膩口,我們是比較主打比較偏清爽、爽口的和牛料理,就是有點顛覆大家吃和牛,都會是非常油的料理方式。」
如此講究育肥而成的和牛,也造就台灣的進口數量中,在日本出口亞洲國家數量的第一名,以去年為例,飛驒牛80頓出口量中,
台灣就佔了22.2噸,這回也讓主廚們各顯創意,帶出飛驒牛的美味精華。(記者徐芷婕、邱文傑/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