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最前線新聞
韓企在陸銷售額6年縮水13% 汽車.家電最慘
字級:
A+
A-

中國過去採取「限韓」措施,而現在加上美中貿易摩擦、供應鏈緊張等因素,拖累韓國企業對中國的業務。數據顯示,近6年韓國大企業中國分公司,銷售額縮水約13%,若剔除電池和半導體,銷售額降幅更擴大至40%左右。其中,銷售額降幅最大的是現代汽車,至於三星電子,受中國智慧型手機和家電部門業績萎縮影響,銷售額也下降超過4成。

韓國媒體:「在中國經營的韓國公司,自北京禁止韓國文化內容以來,過去6年銷售額有所下降。」

中國祭出限韓令後,不止韓流明星首當其衝,根據韓國研究機構發布統計結果顯示,近6年韓國大企業中國分公司銷售額縮水約13%,如果剔除電池和半導體,銷售額降幅更擴大至近40%左右;其中,現代汽車銷售額降幅最大,高達75.7%,三星電子則受到中國智慧型手機和家電部門業績萎縮的影響,銷售額也下降43.5%。

大和證券分析師SK Kim:「對三星電子和集團來說,中國依舊非常重要,三星在中國生產NAND flash,但三星電機、三星SDI和其他一些子公司,都有工廠在中國,再加上OEM中國客戶,對三星的成長來說扮演關鍵角色。」

不過南韓電池、半導體等業務在中國業績則是兩樣情,南韓電池巨頭LG新能源在中國大陸業務不減反增。

至於同樣是以電子產品為出口導向的台灣,對中國出口已經連續 10 個月下滑,對此有學者分析,台灣出口的是代工產品,因此出口下滑沒有韓國嚴重。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台灣最近當然也有影響,因為是中國大陸的景氣下滑,所以台灣第一季對中國的出口跌了將近15-20%。不過韓國跟台灣是不一樣的,韓國是用品牌在大陸銷售,台灣基本上是代工的型態,所以台灣是出口一些中間財、原材料到大陸加工,再賣到海外去,所以基本上不像韓國的品牌,是直接跟中國品牌直接對沖。」

台灣、韓國對中國出口,何時才能回溫,就看地緣政治緊張關係與美國去中化等因素何時緩解。(記者 葉俞璘、黃彥彰/台北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