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年四季都能品嘗竹筍料理,雲林斗南的烏殼綠竹筍更是遠近馳名,栽種面積占全台灣一半以上。農民歐明智不用化肥和農藥,種植出來的烏殼筍,不僅脆嫩鮮甜,每一支都超過1.5公斤重,形狀還有點像金牛角,十分粗壯,每年可生產大約六萬公斤的竹筍。他所耕作的這片竹林還是保育類動物,諸羅樹蛙和南海溪蟹的棲息地,帶您來看他是如何種植出,與大自然共生的烏殼綠竹筍。
清晨的竹林裡,小動物們用自個兒的歌聲迎接新的一天,清風微微的吹拂,竹葉隨著微風搖曳著。
農民歐明智:「這是有機肥,我們都不用農藥了,因為做友善認證就不能使用農藥,這都是為了要保護生態,現在都講究保護生態,所以說要做友善耕種。」
在這片友善耕作的土地上,藏身了一群身上披著翠綠色衣裳的小動物”諸羅樹蛙”,牠們身形小巧,眼睛大而明亮,彷彿是綠叢裡的小精靈。
農民歐明智:「我們這裡是諸羅樹蛙的產區,只有我們這邊跟嘉義才有諸羅樹蛙,我們這裡生態恢復很多了,因為沒有用農藥,那些生物就不會死掉,如果我們用農藥的話,鳥類、蛇類牠就不會來,因為你農藥噴下去,牠們就死掉了,對生態不好!」
歐明智很愛惜竹林裡的一草一木,不忍看見小生命受到傷害,於是他改變上一代的慣行農法,採用友善方式耕種竹筍,所以他的竹林裡,不僅有可愛的諸羅樹蛙,還有經常出沒的南海溪蟹,這種黃褐色的小螃蟹,有著一對碩大的螯足,是台灣獨有的寶貴物種,有牠們的存在,就知道這片竹林是一片生機盎然的生態寶地。
農民歐明智:「我們採筍子速度很快,從早上四點就起來割筍子了,割完之後,我們都是早上交貨,而且你早上採筍子,它那個也比較新鮮啊!」
因為竹筍受到陽光照射,很容易產生苦味,所以每到採筍日,歐明智就要和時間賽跑,要趕在中午之前,把還沒冒出頭來的烏殼綠竹筍挖出來。
雲林斗南是台灣最早種植烏殼綠竹筍的地方,這裡土壤蓬鬆含有微量元素,最適合竹筍生長,種竹筍,歐明智可是經驗老到了,不過回想當初他會接手老爸的竹林,其實是出於無奈。
農民歐明智:「那時候是做成衣裁剪,是工廠的成衣裁剪師,回來種筍子是因為九二一大地震,我們的外銷單子都西進(中國大陸)了,沒有訂單也要想辦法,所以才回來種竹筍。」
三十年前,歐明智是成衣廠的裁剪師,他設計的西裝和襯衫外銷歐美等地,當時他收入優渥令人稱羨,只不過後來隨工廠外移,他只好回故鄉挽起袖子幫家人種竹筍。
農民歐明智:「我摸筍子摸了三、四年,別人才願意教我的,一開始去看人家種植都不教我,所以當初也割沒筍子,那時我們都不知道要放筍,也沒有人教,我們就慢慢學、慢慢摸就懂了。」
由於不懂得留下竹筍根部,調節產量,所以每採收一次竹筍就再也沒有冒出頭來,當時產量少到根本沒辦法供應市場,但他不甘心也不想放棄,一次次從失敗中學習。
慢慢、慢慢的,歐明智的竹筍產量穩定,才成功從兩分地逐漸開拓到兩甲地的面積,算一算足足有四十八個籃球場的大小了。
一掀開鍋蓋”筍香排骨湯”,濃郁的筍子香味飄香撲鼻,筍片吸收了排骨高湯,多了分淡淡的肉香滋味,吃來清脆鮮美,是一道令人回味的湯品。
另一道”冷筍沙拉”,簡單淋上美乃滋,就是炎炎夏日裡的開胃菜,吃來有點類似水梨的口感,清甜爽脆,每一口都消暑開胃,超涮嘴!
歐明智的筍園範圍廣闊,每一天都有筍子探出頭來等著被採收,一個人要照料這一大片竹林實在忙不過來,幸好兒子歐溫隆回家幫忙,才減輕他的負擔。
兒子歐溫隆:「我原本在台中工作,剛好離職回來就幫忙,幫著、幫著就愈種愈多,爸爸就愈租愈多地,就走不掉了。」
農民歐明智:「他要做很好,有人幫忙工作最好了,就比較輕鬆了,我就不用那麼辛苦了,因為現在種筍子,經濟效益就是種筍子最好,因為和稻田相比的話,它就沒有筍子的效益好啊,以前做成衣廠的,沒有工作可以做的話,現在就是採筍子,筍子多少割一下這樣,因為養家活口種竹筍,是還可以過得去。」
曾經歐明智在都市裡追逐夢想,卻因為大環境變遷,被迫離開最愛的工作。他選擇回鄉種筍子,三十年的光陰,他沒有抱怨命運的安排,反而很珍惜老天爺給他的一切。(記者黃薰逸、吳偉民/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