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同時啟動海外設廠布局,面臨多方考驗。新一期年報中,台積電前所未有地,單獨列出「海外建廠10大挑戰」。從成本、人力、材料,到團隊經營、智財權管理以及政府補貼等,內容鉅細靡遺。專家指出,這代表台積電釋出訊息,未來不可控制的風險大幅提高,可能導致2024年開始認列成本後,對毛利率帶來負面影響。
台積電美國廠建置持續進行中,不過在全球布局上其實面臨多方考驗,台積電前所未有在年報當中點出10大挑戰。
標題寫下「新建廠之可能風險」台積電列點說明,從成本增加、工人短缺、材料供應鏈中斷、天災人災,到工業用地不足都是難題,另外還包括,國外法規需要遵循、多點經營下的資訊技術管理、遭受網路攻擊的風險、政府補助出現不利的改變、工作文化差異、智慧財產權保護、稅務法規的不利影響。
光電協進會特約研究顧問 柴煥欣:「他可能就有在暗示一件事情,就是說未來台積電的不可預測的風險勢必會有提高,而且有很多部分並不是台積電本身所能控制的,這些風險勢必也會提高台積電的成本,外國建廠的這個部分的話,該拿到的租稅補貼以及租稅上面的優惠,財政的支持,都沒有辦法去做兌現,美國的晶片法案等等的問題的相關的補貼,恐怕大家也都不用太寄予厚望。」
專家分析,台積電提到的挑戰,成本、管理、資安三大面向環環相扣,過去從沒有像這樣大規模海外建廠規劃,建置成本不用說,未來還要負擔開發機密在國外被洩漏風險,種種細節都充滿挑戰。
光電協進會特約研究顧問 柴煥欣:「尤其是在2024年正式開始營運之後,也就是台積電開始正式開始認列這些新廠的固定成本、中間的折舊成本等等的話,勢必對於台積電的毛利率也可能會有一個負面的影響。」
台積電重新建立國際管理及企業文化,讓外國和台灣工程師都能滿意的公平制度,將是未來營運重點。(記者劉至柔、喬大龍/台北採訪報導)